疯狂山脉113(第23/45页)
我们至今都无法解释,这些建筑运用的是什么工程原理让巨石块如此诡异地保持平衡的,但拱门显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进入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可以拿走的东西,这也证实了我们的想法,即:这座城市是被遗弃的。这里最主要的装饰特征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壁画,这些壁画往往是连续不断地刻在3英尺宽的横石板上,和刻有几何形蔓藤花纹、宽度相同的横条交替排列,从地面一直排到天花板。虽然也有一些例外,但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排列方式。但在刻有蔓藤花纹的横板上,常常看到镶嵌在上面的一系列光滑的椭圆形图案,上面还点缀着一组组样式奇特的圆点。
我们很快就发现,雕刻的工艺都高超精湛,而且在美学上也发展到文明社会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在细节上与人类所熟知的任何艺术传统迥然不同。这些雕刻如此精美,我所见的任何雕刻都无法与之媲美。虽然雕刻的纹路很醒目,但无论是复杂的植物还是动物,哪怕是最细微的细节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而那些常规图案的构思也都是技艺高超、缤纷复杂的神奇之作。蔓藤花纹都由五个一组的众多几何曲线与折角组成,彰显了设计者对数学原理的巧妙运用。虽然刻有绘画的横板遵循着高度形式化的传统,运用特殊的透视法进行了处理,而且跨越了年代久远的鸿沟,但仍具有深深打动我们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设计方法的核心是运用二维轮廓,实现横截面独特的并置,而且表现出善于分析的心理特征,这超越了已知的任何古老种族。拿这种艺术去跟我们博物馆里陈列的任何艺术品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如果有谁看到我们的照片,那他很可能会发现,这种艺术与最敢于创新的未来派艺术家们的某些怪诞构思极为相似。
那些蔓藤花纹的窗饰完全是由下陷的线条组成,在未被风化的墙壁上,线条的深度从1英寸到2英寸不等。至于那些刻有一簇簇圆点的椭圆形装饰——显然是以某种未知的原始语言和字母题写的铭文——光滑表面凹进墙壁的深度大概有1.5英寸,而圆点凹进去的深度可能要再多半英寸。这些绘画横板装在埋头式的浅浮雕里,其背景往往是从原有的墙面上凹进去约2英寸。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之前着色的痕迹,但多数情况下,上面涂的颜色早就被亘古岁月分解和抹掉了。我们越是研究这种非凡的技艺,就越是崇拜这些艺术品。在严格的程式化背后,我们可以领悟到艺术家们细致而又准确的洞察力和精湛的绘画艺术。其实,这些程式本身恰恰代表和突出了所描绘事物的真实本质及其关键差异。同时,我们认为,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优点之外,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之外还隐藏着其他很多东西。随处可见的精妙绝伦,隐约暗示着一些潜在的象征和刺激因素,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另一种心境,再凭借更丰富或完全不同的感观,才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其中深远而又深刻的意义。
很显然,这些壁画的主题源于那个业已消逝的艺术创作时期的生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彰显的都是艺术家生活时代的历史。正是原始种群对历史异乎寻常的执着——凭借巧合,奇迹般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这些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惊人的信息,也让我们不顾一切地把它们拍成照片,不顾一切地写在纸上。在有些房间里,壁画的布局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壁画中出现了地图、天文图和其他比例扩大了的科学图案,这些东西直白而又可怕地证实了我们从壁画横板和墙裙上了解到的东西。在说明整个壁画在暗示什么之前,我只希望,我的描述不会在那些相信我的读者中间,唤起超越理智和谨慎的好奇心。我提出警告的目的是劝阻人们前往充满死亡与恐怖的南极地区,但如果因此反而引诱人们前去,那实在是太不幸了。
高大的窗户和12英尺高的厚重大门,穿插于装饰着壁画的石墙之间;有时还能看到百叶窗和门上已经石化了的厚木板——全都是精雕细琢,而且还抛过光。所有的金属固件都因日久年深而不见了踪影,但有些大门还留在原来的地方,我们从一个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时,还时不时需要把门推开才行。我们时不时还能看到装有异样透明玻璃的窗框(大都是椭圆形的),但数量不多。此外,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巨大的壁龛,基本上都是空的,但壁龛里偶尔也会有一些用绿皂石雕刻的奇形怪状的东西,要么已经破碎,要么没有多大价值,不值得带走。其他圆孔无疑都是为采暖、照明等设施预留的,很多壁画里也都暗示了这一点。天花板基本上都是平整的,但有时会镶嵌着绿色皂石或其他瓷砖,现在大都掉下来了。地板也铺着这样的瓷砖,不过,大部分还是平整的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