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12/45页)
靠近山脉之后,我们开始渐渐看清了在起伏中慢慢升高的山麓,从渐渐变成乳白色的山顶上望去,奇异的海市蜃楼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先前那种厌恶的心情无疑又加重了我对这幅幻景的反应。几个星期以来,我见识过许多极地海市蜃楼,有些就像眼前一样神秘而又鲜活,但这一次的海市蜃楼朦胧之中却有一种异常凶险的成分。随处可见的迷宫由难以置信的高墙、林立的塔峰组成,看到这一场面在我们头顶上混沌的冰汽中若隐若现,我就不寒而栗。
这次海市蜃楼所产生的效果便是一个超级大城市,其中的建筑根本是人类不知道,也根本想象不到的,到处聚集的都是像夜晚一样漆黑、呈扭曲几何定律的石造建筑。有的呈削去了头的圆锥状,有时上面被修成梯田状或是凹槽状,再被安装上高高的圆柱体杆子,零零散散到处都是球形突起,上面还经常罩着很多层比较薄的齿状圆盘;有的则是奇形怪状地倒挂着、像桌子一样的建筑物,就像是一堆各式各样矩形的板子或圆形的盘子或五角星,一个接着一个叠起来一样。那些组合在一起的圆锥体和棱锥体要么单独立在那里,要么安放在圆柱体或立方体上,或者放在更平整的削去了头的圆锥体或棱锥体上。有时针状的尖塔五个一簇,形状怪异。所有这些狂乱的结构似乎是通过管状桥梁连接在一起的,这些桥梁把建筑物一个又一个连在一起,连接的高度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缭乱。整座城市所暗示的规模大得令人恐惧而备感压抑。这种海市蜃楼,就像北极捕鲸人斯科斯比在1820年发现和描述的一样,呈现出狂野的景象,但此时此地,面对前方高耸入云而又不为人知的漆黑山峰,面对在我们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发现,面对笼罩着此次探险大部分行程中可能面临的灾难,我们似乎无一例外地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凶险和异常可怕的征兆。
当海市蜃楼开始消散时,我真的感到很高兴,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梦魇般角楼和圆锥呈现出种种扭曲变形、转瞬即逝甚至更加恐怖骇人的样子。随着整个幻景消融在乳白色光芒之中,我们开始再次往地面看,发现我们此行的终点已经不远了。前方未知的山脉,就像令人不寒而栗的巨型堡垒,令人头晕目眩地耸立起来,奇特的规律性非常清晰,即使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此时,我们正在最低的山峦上方飞行,所以可以看到,在茫茫雪原上有几个淡黑色的点,我们猜想这些黑点就是莱克的营地和钻井。在五六英里远的地方,一些稍高一点的山麓拔地而起,形成了一排山脉,完全不同于不远处比喜马拉雅山峰还要高、令人生畏的山脉。最后,罗普斯(替麦克蒂格操纵飞机的学生)开始朝着左手边的黑点下降,从黑点的大小可以判断,这就是莱克的营地。在他实施降落时,麦克蒂格未经审查发出了最后一条无线电报,这份电报全世界的人都能收到。
当然,大家都已看过我们后来在南极探险不尽人意的简报。我们着陆几个小时后,发出一条关于这场悲剧的加密报告,非常无奈地宣布,在前一天或前一天之前的那个晚上,那场可怕风暴摧毁了莱克的整个探险队。灾难造成11人死亡,年轻的格德尼失踪。人们意识到这场悲剧肯定对我们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原谅了我们那份报告的含糊其辞。当我们解释说,11具尸体都被风暴严重损毁,以致无法向外面转运时,人们也相信了我们。其实,我自以为,尽管我们非常悲痛,同时又处于慌乱和惊恐之中,我们在任何具体细节的描述中都没有失实。关键是我们不敢说,要不是为了警告其他人远离这些难以名状的恐怖,我现在也不会说。
事实上,这场风暴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浩劫。即使没有其他因素,所有人是否能经历这场风暴之后还能活下来,也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这场风暴,夹带着被疯狂驱使的冰粒,肯定超过了探险队此前遭遇过的任何灾难。一个飞机的掩体似乎已经所剩无几,几乎都化为了齑粉,远处的钻井架已经完全散了架。地面上的飞机和钻探机械上裸露的金属被擦得锃明瓦亮,两个小帐篷尽管有雪砌的加固墙,也被夷为平地。暴露在外的木质表面也变得坑坑洼洼,上面的油漆全都掉光,探险队在雪地里所有的足迹被抹得干干净净。我们还发现,没有一件太古生物标本可以完整地带出去。我们确实从巨大的瓦砾堆中找到了一些矿物质,其中包括几个淡绿色皂石残片(这些残片奇特的五角形外形,以及由成组斑点组成的模糊图案,曾让人们充满疑惑地去反复比对),还有一些化石的骨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受伤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