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园(第9/13页)
陈橙淡淡摇头,“你不用管我。”
“已经弄妥了。”何夕已经收拾完毕,重新将培养基放入小型温室,“这是新培养的一批样品119号。我计划扩大实验规模。现在缺的是资金。”
陈橙心念一动,“我记得国家农业部有这方面的专项基金。前不久我还跟农业部水稻研究所所长袁守平博士见过一面,听他提到过这件事。他是杂交水稻专家,一定会支持这件事情的。”
何夕立刻被陈橙的提议打动,他的眼里放出光来,不由自主地握紧了陈橙的手。陈橙脸上微微一红,但是并没有挣开。何夕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失态,急忙有些不自然地松开手。
“原来样品119运用的只是转基因技术。”陈橙换了话题,“说实话我有点意外,我本以为这里面会有一些新的尖端技术。”
何夕露出神秘的笑容,“我的确没有什么出奇的尖端技术,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知道我造就了样品119。所谓的技术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刀,但很多手里有刀的人却未必能够雕刻出完美的作品,他们缺乏的是创造性的想象。也许人们早就具备造就样品119的能力,但却只有我做到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陈橙不自觉地点头,她想起当年爱因斯坦评价自己创立的狭义相对论时说的一句话:苹果已经熟了,我只是摘下它的人。但是,谁能否认爱因斯坦那超人的智慧呢?也许何夕是有点自负,但是他的确有资格自负,因为他想到了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不,还不只是常人。陈橙接着想,自己不也是从未想到过这一点吗?陈橙突然有些气馁,她觉得自己多年来努力取得的那些曾经令她倍感自豪的成就在何夕面前竟然有失色的危险。
“可我还是认定一点。”陈橙决定反击,她的自尊心命令她这样做,“现在全世界都看好脑域技术,它才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尤其对于我们这个依然不算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这段时间以来我们每个月的产值都超过二十亿美元,我们在全球脑域技术的市场上占比份额已经过半,而且还在扩大。我们现在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实验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脑域技术人才,我们将在新四经济时代建立从未有过的优势地位。”陈橙被自己描绘的前景所感染,眼角有隐隐的泪光闪动,“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我同叶青衫教授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说的一句话,他说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盼望了整整一生。”
当陈橙提到叶青衫的名字时,何夕的身体微微抖动了一下,但是他没有说什么。陈橙用一句她认为最关键的话来结束整段谈话,“而样品119号能够做到这一点吗,它是有许多优点,可是它生产的只是每个国家都能生产的最普通的也是最原始的商品—粮食。”
何夕听到这里突然大笑起来,“看来我们终于说到关键地方了。我承认脑域技术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尖端的科技,它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你说你们每个月的产值都超过二十亿美元,这我完全相信,而且据我分析其中的利润将达到十六亿,也就是说是成本的百分之四百。道理很简单—那些脑域技术产品除了在你们的实验室外没有别的地方能够生产。其实这正是从新一经济时代到新四经济时代所共有的唯一的不变之处。”
陈橙疑惑地点头,她很奇怪何夕竟然完全是在顺着她的意思往下说。
何夕莫测高深地接着往下讲,“而样品119号呢?就像你说的那样,它的最终产品只是粮食,谁都能生产,我根本卖不了高价。结果可能还要糟—你知道样品119号的性能,它被推广后可能使得粮食生产变得几乎没有成本,粮食作物将成为野草一样的东西。到时候说不定粮食生产将不复为一个产业。”
陈橙不知道应该怎样理解何夕的话,她甚至搞不懂何夕想说什么。何夕所说的全都是实情,但是照他的说法,样品119号将是一种无法创造效益的成果。可是既然何夕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为什么不及早回头。
“可是,也许有一件事可以同它比较。”何夕话锋一转,“照刚才的逻辑,世上无用的成果还有一样,可那却是许多年以来全人类都梦寐以求的最伟大的理想。”
“你指的什么?”陈橙喃喃道,她用力猜想何夕会说什么,但是她实在想不出。
“那就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何夕慢慢开口,“这种技术的产品是能源,但如果它成功的话将永久性地解决能源问题,到时候能源将变得一钱不值。”
陈橙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就像个傻瓜,竟然无法开口说一句话。她疑惑地望着何夕,望着这个她曾以为很熟悉,甚至一度有所轻视的人,脑子里响着乱糟糟的声音。木禾,样品119号,脑域,可控核聚变……陈橙恍然觉得支撑着自己世界的那些原本坚不可摧的柱石正在某种力量的挤压下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