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第12/14页)
[22] 参阅修昔底德,I. 126 —128。
[23] 参阅修昔底德,I. 140 —144。
[24] 这些收入主要包括比利埃夫斯港的过境税、销售税、麦特克(“侨民”)所缴纳的人头税、公共财产(尤其是银矿)的收入、民众法庭所收的诉讼费和罚款、富人的个人捐款、战败国的赔款(通常是分期偿付)等。
[25] 雅典同盟成立时,规定的数目是460塔连特(I. 96)。这里的数字是平均数,因为每四年在大泛雅典人节时由雅典人对贡金的数额修订一次。—史译本注
[26] 卫城正门即普罗皮赖亚(Propylaea)竣工于公元前432年,其他公共建筑指帕特农(Parthenon)神庙、奏乐馆(Odeum)、埃琉西斯圣殿(Telesterion at Eleusis)等。参阅普鲁塔克:《传记集·伯里克利传》,XIII。
[27] 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像,由菲狄亚斯设计建造,饰以黄金象牙。
[28] 据普鲁塔克(《传记集·伯里克利传》,XXXI)记载,这些金片都是可以取下来衡量轻重的。
[29] 这个数字包括雅典派往各地的驻防军(包括那些“军事移民”)和麦特克,服役年龄在18—60岁之间。其中18—20岁的青年(περίπολοι)只担负阿提卡境内的驻守任务,从城邦领取生活费;年满20岁之后才有可能担任境外军事任务。参阅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XLII. 1—5。
[30] 侨民(metoikos,metics)本意为“变动居所者”,在雅典通常是指定居的异邦人,属于无公民权的自由人。按雅典法律,他们无权拥有土地和房产,但是须缴纳人头税(成年男人每月1德拉克玛,独居的妇女半德拉克玛)、服兵役,以从事工商业者居多。
[31] 约合6500米,克译本为4英里;谢译本(第117页)注1译为40英里。
[32] 约合8千米。
[33] 约合7400米。
[34] 约合11千米。
[35] 谢译本(第117页)误译为“12000人”。
[36] 昭译本为“1800名”。
[37] 修氏在这里提供了公元前431年关于雅典成年男子的极其珍贵而详尽的资料。然而,近代学者据此推算其时雅典人口状况,依然困难重重。早在1933年,A. W. 高穆就雅典人口问题详加考证;N. G. L. 哈蒙德在其《希腊史》中认为公元前431年雅典总人口为40万,其中公民连同家属共16.8万,麦特克3.2万,奴隶20万;新版《剑桥古代史》(第5卷)作者估算,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夕,雅典总人口约30万,其中自由公民及其家属约15万,麦特克不超过5万,奴隶约10万多。一般认为,此时雅典成年公民人数在4万左右,是一个合理的估计。参阅A. W. Gomme, The Population of the Athens in the Fifth and Fourth Century B. C., Oxford, 1933, pp. 5–47;N. G. L. Hammond, A History of Greece, London, 1977, pp. 324–329;D. M. Lewis, J. Boardman, J. K. Davis and M. Ostwald,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83, 296–302。
[38] 如木门、窗、门槛、窗框等。
[39] 谢译本(第117页)译为“牛马”。
[40] 凯克罗普斯(Cecrops),古代阿提卡的地神,形象是上身为男人,下身为蛇尾。后来,他被认为是希腊地神该亚的儿子,阿提卡12座城镇的奠基者;因而该地区被称为凯克罗皮亚,雅典卫城也被称为凯克罗皮亚,雅典居民被称为凯克罗皮斯人,亦即凯克罗普斯的子孙。传说他是阿提卡的第一代王,见证过雅典娜和波塞冬为争夺这个地方的庇护权而发生的争执。
[41] 埃里克修斯(Erechtheus)为传说中阿提卡的第六代王,而提秀斯为第十代王。关于这次交战的具体年代及其后果,自古就有不同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攸摩浦斯的后裔(Eumolpidai)是世代为著名的埃琉西斯秘祭提供祭司的两个家族之一。
[42] 关于提秀斯改革的讨论,参阅S. 霍恩布鲁尔,第1卷,第262—264页;徐松岩:《提秀斯改革新论》,《安徽史学》,2003年第1期。
[43] 西诺基亚(Synoecia,Feast of the Union,阿提卡统一节)在每年的赫卡托姆拜昂月(Hekatombaion,雅典历的正月)16日举行。
[44] 即在提秀斯统一阿提卡之前。
[45] 安特斯特里昂月即所谓“百花月”,跨现在公历2—3月。史译本为“安特斯特里昂月12日”。关于希腊历法,参阅附录二。
[46] 指庇西特拉图和他的儿子希皮亚斯。
[47] 公元前480 —前479年,波斯战争期间,雅典全体居民两次迁出阿提卡。
[48] 有的学者指出,皮拉斯基康(Pelargikon或Pelasgicum)系指雅典卫城的古城墙,但也有学者认为修昔底德是把它与卫城城墙明确区分开的。考古资料证明,在希腊人到来之前,雅典卫城已有城墙建筑。雅典卫城曾是皮拉斯基人的居住地,他们在此建立设防要塞。参阅S. 霍恩布鲁尔,第1卷,第269 —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