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爱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亚事件。(第10/11页)
[12] 公元前435年。
[13] 指安布拉基亚人、琉卡斯人(I. 26)。
[14] 昭译本译为“控制了伊奥尼亚海”。
[15] 谢译本第25页译为“夏季开始的时候”。
[16] 修氏按夏季和冬季来纪年,这是当时以及其后很长时期通行的纪年法。按照这种纪年法,“夏季”长约8个月(3月至10月),“冬季”为4个月(11月至翌年2月)。参阅史译本,第1册,第258—259页。但是修氏在V. 20则说每个季节为半年。
[17] 公元前435和前434年。
[18] 每天一个德拉克玛。
[19] 公元前433年。
[20] 指三十年休战和约(I. 115)。
[21] 指雅典帝国境内除雅典人以外的其他的人民。
[22] 参阅修昔底德,I. 33。
[23] 参阅修昔底德,I. 23,115。
[24] 由于航海技术的限制,古典时代以前的航海活动,通常都是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沿海岸航行的,科基拉因此而居于有利地位。战舰通常靠海岸航行,极少像商船那样冒险进入公海。一些研究者就此作出解释。参阅R. B. Strassler, The Landmark Thucydides, Appendix G, pp. 610 – 611。谢译本(第30页注)所谓“古代的水手宁愿紧靠海岸航行,而不愿通过公海航行”的说法,值得怀疑。
[25] 科林斯人反复强调母邦与子邦之间存在某种从属关系,意指科基拉人是反叛者。
[26] 公元前440年萨摩斯人暴动,雅典军队经过9个月的围攻,取得了胜利。参阅修昔底德,I. 115—117。
[27] 雅典从科林斯人那里租借了20条船。参阅希罗多德,Ⅵ. 89。
[28] 大概是指雅典人禁止麦加拉人进入雅典帝国境内的港口和雅典的市场的所谓“麦加拉法令”。参阅修昔底德,I. 67,139,140,144。
[29] 即科基拉岛。参阅地图二。
[30] 克译本和谢译本皆把爱菲列所在地区称为爱利斯,昭译本译为爱利提斯,并指出是泰斯普罗提斯的一部分。显然,昭译本是正确的。
[31] 即冲破敌人的阵线,以便向敌舰的侧面或船尾撞击。
[32] 关于雅典将领佛米奥就海军战术所作评述,参阅修昔底德,II. 89。
[33] 修昔底德没有把萨拉米斯海战计算在内,因为那次战役是希腊人与波斯人的战争。—史译本注
[34] 丧失战斗力的舰船上死者的尸体。
[35] 在古典时代的希腊,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在对阵双方即将开战、提振士气或庆祝胜利之时,按照惯例,都要咏唱“战歌”(paean)。在这里,唱罢战歌,理应马上投入战斗。
[36] 如果带上传令官的权标,就意味着他们承认双方已处于交战状态,科林斯人不愿意雅典人把他们当作敌人。—史译本注
[37] 按希腊人的习俗,不征得敌人的同意而打捞死者的尸体,这表示他们保持住了他们的战场,因而可以说他们是胜利者。—史译本注
[38] 科基拉人把这么多奴隶用于海军服役,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参阅修昔底德,VII. 13;VIII. 15。
[39] 后来科林斯人实施这个计划,引起科基拉的党争和流血冲突。参阅修昔底德,III. 70。
[40] 在卡尔基狄克半岛。参阅地图一。
[41] 所谓纳贡的“同盟国”,实际是附属国,雅典和它们的关系本质上是统属关系而非同盟关系。
[42] 这似可证明母邦对子邦实施常规的行政管理,子邦并非完全独立于母邦。波提狄亚受科林斯和雅典的双重管辖。
[43] 柏第卡斯是亚历山大的儿子。在波斯战争中,亚历山大是希腊人的朋友。马其顿分上马其顿和下马其顿两个区域。柏第卡斯原先只居有下马其顿地区,后来他占领了他的兄弟腓力浦的领土上马其顿,现在成为全马其顿之王。参阅霍恩布鲁尔,第1卷,第100—101页;修昔底德,II. 99。
[44] 雅典人称其帝国的爱琴海北部诸臣属国为“色雷斯各地”。色雷斯地区大都位于今日保加利亚境内。
[45] 古希腊文“τά τελή των Λακεδαιμόνιων”直译为“拉栖代梦的当权者”(the Lacedaemonian authorities)。
[46] 位于爱琴海西北角的泰尔迈湾(Thermaic Gulf)左岸。
[47] 该城市大概在米格多尼亚,泰米之北。具体地址尚有争议。
[48] 马其顿人,德达斯的兄弟。
[49] 即波提狄亚城北。
[50] 希腊的陆军和海军士兵通常用自己的钱去当地市场上购买食物,因而薪饷的及时足额发放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在方便的地点为外国军队设立一个市场,既可能是一种便利设施,也可以阻止这些不速之客进入城内。
[51] 约合11千米。
[52] 这种信号不是作战的信号,而是要奥林苏斯的援军前来增援的信号。
[53] 雅典方面有600名马其顿骑兵(I. 61),波提狄亚方面有柏第卡斯所部200名骑兵(I. 62)。—史译本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