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全线出击(第8/9页)

至10月5日,中朝军队实施反击的第一阶段作战胜利结束。巩固占领6处阵地,其余主动撤离,共歼敌8300余人,其中美军2000余人。

4 邱少云烈火中壮烈牺牲

克拉克过早地沉不住气了。邓华要让克拉克再锻炼锻炼。

中朝军队发起全线战术反击的隆隆炮声,震惊了坐镇东京的克拉克。

9月24日,克拉克飞抵前线,与范佛里特及各军军长开会研究对策,并将预备队美军第45师前调,接替南朝鲜军第8师防务,将预备队南朝鲜军第1师前调,接替美军第3师。

其实,第一阶段反击作战的规模很小,一个军仅拿出一两个团,攻击一个目标也只用几个排或几个班。只不过造的声势稍大一点。

“看来,克拉克过早地沉不住气了。我看他还是很需要锻炼锻炼。”杨得志在作战室笑着说。

“那就让克拉克再锻炼锻炼。”邓华风趣地说,“在敌人的部署还没有大的变化之前,我们按既定计划实施第二阶段反击作战。”

10月6日,志愿军第一线7个军,共组织了一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和35个班的兵力,在760门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联合国军”防守的23处阵地发起攻击。

各突击部队在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的配合下,迅速勇猛地突入敌军阵地,先后占领敌人阵地21处,其中除两处阵地的敌人因惧怕被歼而先逃窜外,有16处阵地的守敌全部被歼,有3处阵地的守敌大部被歼。接着,在志愿军攻占的6座重要山头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其中铁原西北和金城东南地区争夺战尤为激烈。

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的反击作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维护战场纪律而忍受烈火烧身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在朝鲜平康与金化之间,横贯志愿军前沿阵地有一座敌军据守的著名山峰—391高地。高地长约1000米,山势险峻,周围是一片3000米的开阔地带,使高地更显得易守难攻。它是敌人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前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的防御态势,而且可以对敌形成威胁。

夺取391高地最困难的一步,是如何通过这3000米的开阔地带。为缩短冲击时间,增加战斗的突然性,上级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黑夜,将部队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尔后出其不意发起攻击,一举拿下391高地。命令下达后,邱少云所在部队接受了预潜反击任务。

预潜反击是一个大胆的决策。但困难是很大的,一方面要在3000米的路段不留痕迹地到达指定地点,而且要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20多个小时,不能发出一点声响。万一潜伏被敌人发现,炮火一盖,部队遭受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潜伏以前,部队首长对战士们说:“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遵守纪律。哪怕有人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

战士们响亮地回答:“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为保证潜伏成功,邱少云随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到391高地观察地形。他每次总是把潜伏路线、位置、地形看个清楚。为使潜伏万无一失,他时常利用午休时间,携带爆破筒、手榴弹,练习跳跃,琢磨隐蔽的方法。别人通过一段距离要8分钟,邱少云只用5分钟就足够了。在邱少云的带动下,部队很快做好了预潜准备工作。

10月11日晚,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3人成1组,4个小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眼里伸出来的敌人的机枪管和从观察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第二天黎明,平康以南的山岭和平原上大雾笼罩,太阳出来后,驱散朝雾,391高地露出了黑黝黝的身体,500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勇士潜伏在这一片茫茫草海里。邱少云潜伏在高地东麓一条杂草丛生的土坎旁边,距敌人只有60米。

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潜伏了近10个小时。湿淋淋的草丛,秋末的寒冷,长时间的匍匐,使他全身酸痛,蚂蚁等从扎紧的裤筒钻进去,叮得人又痒又疼。他想:如果能站起来活动一下该有多好,但潜伏纪律是绝对不允许的。邱少云同战友们忍受着,坚持着,盼望太阳快快落山,等待攻击的信号。

上午10点多钟,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敌人的一个班从地堡里钻出来,朝邱少云他们潜伏的位置走来。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天地之间的一切好像凝固了,邱少云同战友们互相看了看,示意不能冲动,要遵守潜伏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