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全线出击(第6/9页)

彭德怀司令员回北京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志愿军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邓华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甘泗淇任志愿军副政治委员;杨得志接替宋时伦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原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接任第19兵团司令员的职务。

几个月以来,战场形势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战争双方的作战活动属于前沿侦察、警戒战斗和小规模的阵地攻防战斗。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经过春夏一系列巩固阵地的斗争,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已经完成,正面战线阵地更加巩固,并取得了依托坑道工事进行攻防作战的经验,东、西海岸防御阵地也得到了加强。

由于已经取得了反“绞杀战”的胜利,前线的物资供应有了很大改善。志愿军特种兵尤其是炮兵进一步得到加强。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作战条件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在战场上的主动地位进一步增强,不仅可以顺利地进行坚守防御,并且具备了依托坚固阵地实施进攻的有利条件。

而敌军虽然还保持技术装备的优势,并且也构筑了相当坚固的支撑点式的防御阵地,但兵力不足的弱点日益突出,士兵厌战情绪不断增长。其优势的航空兵、炮兵火力,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坚固的坑道阵地面前,作用已大为降低,进攻作战屡受挫败,防御作战往往人地两失。敌人在整个战线上已处于愈来愈不利的境地。

但是,美国政府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美国军界要员相继到朝鲜前线视察,并不惜以原子弹进行核讹诈;克拉克、范佛里特及美各军军长接连视察前线防务。

美国人下一步到底想要干什么?杨得志首先谈了他的看法:“种种迹象表明,敌人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很可能再次发动地面攻势。这样,我们既要预防他海上登陆,又要预防他正面进攻,还要准备他陆地海上双管齐下。”

“我也有这样的预感。”邓华表示赞同,说:“老美现在是骑虎难下。继续打吧,老挨打,世界人民骂他,美国人民也骂他;不打吧,这张脸没处搁。上台容易下台难呀!”

经过分析判断:敌人可能要向我正面发起局部进攻。9月10日,邓华、甘泗淇、杨得志和朝方副政委决定:为了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并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和人民军将举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对敌班、排、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

9月中旬,中朝联合司令部指示志愿军第一线准备交防的第39、第12、第68军,每个军选择3~5个有利作战目标,对敌实施战术反击,求得歼灭敌人一部并在反复争夺中大量杀伤敌人;为配合该3个军的作战,志愿军和人民军其他各军(军团)也选择1~2个目标进行反击。

进行战术反击的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间,对每一目标反击的具体时间由各军自行确定,以准备好为原则。强调要做到攻必克,攻必歼,并力争打阵地前的歼灭战,即攻占敌阵地后,要准备抗击敌人的连续反扑,在同敌人的反复争夺中歼灭敌人;如一旦攻击受挫,则要迅速撤离不应恋战。

于是,正面战线各部队,在原防敌进攻的准备基础上,掀起了备战热潮。指战员们昼夜加强阵地建设,摸敌情,选目标,拟方案,练战法,构筑屯兵洞,很快完成了战术反击的准备工作。

9月18日,夜幕刚刚降临。突然,一阵阵隆隆的炮声惊天动地,一片片火光将黑夜烧得通红。中朝军队在180多公里的正面对敌20个目标展开了全线战术反击。

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以第100团7个班,在火炮60余门、坦克6辆的直接支援下,向官垈里(金城东南)西侧无名高地的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约两个连的兵力进攻。伍先华带领的第3班担任主攻敌720阵地制高点—半截坑道的最艰巨的任务。

720阵地是敌人屯兵地及运动的要道,必须首先占领它,控制制高点,才能掩护爆破组彻底完成爆破任务。同时也只有攻下720高地,主攻部队才能从最前沿的坑道冲出去,穿过720号和74号两阵地之间的那段几十米的凹部,占领74号敌连部主阵地。

攻克720阵地的战斗打响后,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向敌人猛烈的轰击,几分钟后,炮火延伸。

“冲!”随着带领突击队的第2排排长张海林的一声令下,第3班立即分成两部分:副班长苟大根和陈尚武带着炸药包,朝720制高点冲去。他们的任务是炸毁山顶上敌人的观察所,尔后用炸药包去炸掉720制高点上的那个半截坑道。班长伍先华带领其余战士,从720制高点左侧下去,直奔凹部,最后也去爆破那群火力发射点和半截坑道。

伍先华带领战士们冲到半山腰,720阵地制高点上连闪两道火光,敌人的观察所被爆破了,副班长他们就要炸那条半截坑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