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海岸设防同海军战略的关系(第2/5页)
这些一般原理,必须随条件变动、协调,才能适应各种情况。即使强大如曾经的大英帝国海军,也需要有海岸要塞的保护。因为还未有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海军,单靠自身就能处处阻止敌人入侵。正如桑威奇致函罗德尼所说,海军控制不了所有地方。曾经,英国海军确保了不列颠诸岛的安全,在其他海域,它也需要有直布罗陀和类似的要塞。各海岸要塞位置不同,设防要求也不同。设防要求必须以敌人可使用的任何能抵达这一位置的手段为基础。以不列颠诸岛为例,不管任何时候,即使陆地一侧不设防,想要入侵成功,也必须夺取和摧毁其船坞为第一目标。众所周知,直布罗陀正是靠天然和人工的防御才能保全。1798年的马耳他和埃及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不是英国属地,却关系着英国的利益。假设亚历山大港是英国要塞,那么拿破仑在埃及的行动就会遭到更为严酷的抗击,拿破仑则必须攻克它。因为其后果就如同他未攻克阿克城,迫使他放弃了对叙利亚的计划一样。马耳他如果设防,也会阻止拿破仑一段时间。英国曾花了两年时间才艰难夺回马耳他,以及纳尔逊对马耳他的渴望,都证明了马耳他的重要。
是否要决定为一处海军要塞加强力量,除需要考虑距离、自然条件所造成的攻克难度外,还要考虑海岸上可用港口的数量。以美国的太平洋海岸为例,与大西洋海岸相比,这里可驻泊的商港数量有限。所以,失去一个港口便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将舰队集中在大西洋,那么战争时期,就需要将舰队转移至太平洋。如果舰队还未到达,就已经失去了一处港口,那么,形势的严重性就不言而喻了,这是因为太平洋可替代的港口少得可怜。
虽然这种灾难对美国舰队而言很严重,但是,我们的敌人不太可能在大西洋和墨西哥湾一举占领所有的可用港口。所以,美国舰队不会出现无处可去、无法补给的情况。而且,敌人也需要集中,因此,其舰队在长达2000英里的海岸线上只能待在一处,而不是像东乡平八郎那样选定位置,他知道俄国人只有海参崴这一处港口可去,于是就将舰队停靠在马山浦。
如果俄国仍拥有两个港口,那么,东乡平八郎所面临的局面将更为复杂。然而,即使如此,他也会依靠朝鲜半岛突出部的地理优势。它与佛罗里达半岛是多么相似啊!基韦斯特与马山浦也惊人地相似,因为两个海峡宽窄度不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不能比驶往美国东海岸的美国舰队司令更成功。驶向东海岸的舰队如果在这里躲避敌人,比在这里截击敌人容易得多。与马山浦相对应的基韦斯特,我深切地希望,哪怕是过于乐观地希望它能充分设防以抗击敌人的攻击。一旦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军港纽约,驶往该处海岸的美国舰队也还能选择波士顿、诺福克、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停靠。
可见,我们迫切需要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岸建立安全的要塞,在太平洋更为迫切,因为它目前的布置较为薄弱。在所有的关于太平洋海岸的设防规划中,夏威夷都应该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我所期待的舰队,一支除英国外,在数量上和威力上都能与任何现代国家海军一争高下的美国舰队,需要港口来保证它的作战能力。这些港口在陆地一侧需要充分设防,配备守卫部队,其数量、兵力、补给资源需要确保舰队从一处海岸转移至另一处的时间内能抵挡住一次围攻。这样,舰队才可放心大胆地行动,因为它的攻击能得到各种支援。这个众人皆知的事实,将成为国际上媾和的一个因素,它的分量,要比一支舰队到达一段遭受威胁的海岸之时才发现要塞已经落入敌人之手重得多。历史证明,战场上不适合与正规军作战的部队,往往能固守战线。杰克逊于新奥尔良,固守邦克山,便是美国人难以磨灭的记忆。不要奢望国民在短时间内能组成一支在战场上与强大野战部队针锋相对的部队。但他们却有可能在港口组成防御力量,就如同固守旅顺口的民兵一样。如果我们的国民能在爱国之心的感召下,接受短期培训,就能成为正规守备部队的有效支援力量。
总之,日俄战争中,旅顺口的作用实在是发人深省。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它解释了存在舰队学派和绿水学派一直争执的疑问。因为我从未疑惑,所以它对我的理论并未造成任何影响。我从未改变我的主张,而是不断地坚定着。日俄战争的结局在于交战双方所掌握的海岸要塞。如果俄国舰队于战争伊始就在海参崴集中,那么这一问题只是原理的运用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每个港口都有有利的条件,但只要拥有破冰船,海参崴便会更加有利。从陆地上围攻海参崴会更为困难,作战规模会更大,时间也会更久——我无法断言,因为这已超出我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