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二)(第5/6页)
东乡平八郎可能预料到俄国旅顺口分舰队的运动目的在于抵达海参崴,所以采取这些部署以应对。已过冬季,冰冻已不复存在,一旦俄国旅顺口分舰队抵达该港,必将成为日本海军的大患。出于战略考虑,日本必须阻止俄国舰队取得有利位置。8月10日俄国舰队退回旅顺口,当然成了日本战略上的成就。一位日本军官向报界撰稿写道:
8月10日,如果俄国人突围成功,其数艘战列舰和巡洋舰得以抵达海参崴,日本海军将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即波罗的海舰队到来之后,在战略上处于困境。
上村彦之丞所率的装甲巡洋舰从海参崴港外转移到对马海峡,其部分原因便是出于此目的。在这里,他们可以截击旅顺口分舰队,或是增援日本战列舰。简单地说,他完全可以随时成为第五道栅栏。上村和东乡所率舰队的位置,相对于旅顺口和海参崴两地,都居于内线位置,便于互相支援以对付任何一支分舰队,甚至联合起来的两支舰队。8月10日俄国舰队突围时,上村曾行驶至黄海南部,在该处他能扼守俄国舰队的逃路,因为俄国人不可能南下而不绕行朝鲜半岛。得知大部分俄舰再次退回旅顺口之后,上村彦之丞返回对马海峡,结果同海参崴的军舰相遇,击毁俄国装甲巡洋舰“留里克”号。
还要指出,除了占据内线位置外,当时海参崴一带正值浓雾季节,限制了日本海军对港内分舰队所进行的活动。海参崴港内的舰队主要危害是威胁日军至日本本土至长山列岛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最为暴露的地方就在对马海峡。在浓雾的掩盖下,港内军队可以悄无声息地离开。7月间,海参崴的军舰就匆匆闯出,致使日军重要攻城辎重损失,从而延长了旅顺口的坚守时间。
日本人的成功在于顽强地坚守原理,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坚守更难能可贵。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海军对于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以一连串引人注目的胜利证明了“存在舰队”论的夸大性。然而,俄国舰队的拙劣表现,使这一证明失色不少。
就基本观念而言,存在舰队学派和绿水学派并无两样,都认为海军的重要作用与其他条件无关,在我看来,这是夸大了海军的能力。例如,要塞在国防和海战的作用就被它们忽视了。已故英国海军将领科洛姆,过高估计了一支处于劣势的海军兵力对敌方渡海所起的威慑作用,他是该思想在现代的代言人。在其《海战》[7]一书中谈到存在舰队理论的杜撰者——英国海军大臣托林顿子爵,在1690年的指挥行动时指出:
哪怕一支舰队已经丧失了作用,被封闭在未设航标的沙洲后,也仍旧是一支军事力量,可迫使一支明显取得胜利的舰队无法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比奇角海战留给我们的遗产。
1899年,在该书第三版中,科洛姆明确主张上述论点并增写了下面一段话:
任何海战,进一步攻击对方领土前,必须摧毁对方海上守卫舰队。
他的某些拥护者认为,只要手中有一支舰队,即使是处于劣势的舰队,在适当范围内,只要它未被摧毁就可阻止敌军的渡海作战。这个结论曾经在一些历史实例中得到证实。虽然它被人们多次遵循,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正如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人依靠大胆做法获得了胜利,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正确的。环境是会改变的,但“存在舰队”论认为,任何环境都无法撼动“存在舰队”论的主张。
与“存在舰队”论所坚持的不同,日本人所遵循的方针,即深思熟虑任何可能性后,选择最有利的战机,哪怕他们附近有一支强有力的舰队。假如日本人坚持在消灭了旅顺口的舰队才能输送自己的部队,那么,旅顺口的舰队依然会存在至今,因为它们只需停在港内即可。按照“存在舰队”论者的观点,只要这支舰队一直存在,那么敌人就不敢行动,日本也就没有了获胜的机会。我认为,如果日本人也这么想,还谈什么登陆呢?因为他们只能由俄国人来决定是否作战了。
也有人赞成“存在舰队”论,但是他们的结论却较为公正,如大英帝国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的乔治·克拉克爵士曾经写道:“一支有效的舰队假定是劣势舰队,对于海战尤其是对于渡海输送陆军部队来说,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他的论述当然无可争议,对我而言,我要说的是极端的“存在舰队”论观点的危险性,不仔细考虑作战因素而将军事术语公式化的人终将走入极端。
从第一次翻开科洛姆的《海战》,到现在已经十五个年头了。我对它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为了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从当年的笔记中找到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