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一)(第3/6页)
“要塞舰队”论居然反映出俄罗斯民族的气质。“要塞舰队”论象征着防御,而“存在舰队”论象征着进攻。在何种战争中,俄国人的表现最引人注目、最杰出?是在防御战中。俄国领土辽阔,可以进行长期的防御作战。请恕我直言,在军事上,俄国毫无进取心。俄国人已经掉入了防御的蜜罐里,他们已经忘了进攻才是正道,而深受防御思想桎梏的俄罗斯人,对防御的天生偏爱,在国家和军事政策中从未协调地使用防御和进攻策略。
我们还处于两种旧式战争分类:防御、进攻。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战争的性质和局限性一一展示。当它们穿上外衣,我们就必须分析其外衣,而不直接探讨进攻和防御本身,而是讨论要塞舰队和存在舰队。首先追溯其对俄国人产生的影响。
战争伊始,俄国人在远东集结兵力的做法就很含混,而且带有一丝尝试意味,这表明了俄国人的目的不专一,而舰队的使用意图也不当。他们的决策过程,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能从他们的行动中去探寻其动机。俄国人的行动,包括集结、配置、使用舰队,表明他们缺乏进攻意识,而是将舰队用于要塞的防御。首先,如果俄国人想要进攻,就会集结一支优于敌人的兵力,这一点俄国人是可以做到的,他们拥有大量军舰。其次,如果俄国人的目的是为了进攻,也就不会允许两艘军舰中途离开。最后,如果他们的目的是求战,就不会忽视一支优势兵力的作用。而且,从俄国人之后的行动来看,他们其实就是缺乏进攻意识。
法国海军军官奥利维埃上尉的一篇论文,使我深受启迪,他在论文中指出:“如果预见必须集中一支常备兵力以备战争之用,那么这种集中在和平还在延续之时,便应予以实施。”他的看法与古老的战争原理并无差别,集中就是一些兵力配置在能相互进行支援、敌人兵力无法击破的位置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海军在和平时期的部署并未考虑战时的需要。若米尼对两个军团分头运动、在接近敌人之前会合的计划评论道:“为实现最后会合所做的努力,在开始时便应精确地付诸实施并在整个运动中贯彻始终。”俄国人由于拥有两处要塞,在“要塞舰队”论的影响之下,他们将战斗舰队一分为二[3]。两部联合,造成了1904年8月10日和14日的两次失败。面对前车之鉴,现在还有人主张将美国舰队分开部署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这场战争中,错误的理论使强大的俄国败给了日本。俄国人的低指挥水平源自他们未能掌握原理。
我发现,有俄国人曾经预见需要在旅顺口水域停驻一支舰队。早在1896年[4],亚历山大·米哈依罗维奇大公就这一问题提请俄国海军部注意。1901年5月份的《双周评论》第819页刊登了一篇《俄国为何同日本交战》的文章,其中写道:
亚历山大·米哈依罗维奇大公曾呈递一份长篇备忘录,指出亟需在太平洋水域创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其理由是,除非俄国保持对海洋的控制,否则俄国便无法期望继续持久地保持西伯利亚铁路通达海洋。这一文献指出,按拟定的计划,日本海军应于1906年完成准备,日本正在备战,而俄国则应于1903年之前便具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条件。他的陈述并未在海军最高领导层中引起共鸣。
该文章证明海军军官必须熟悉国际文献的重要价值。从这篇政治意味更为浓厚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俄国政府对创建一支海军并且能及时将其从国家的一处海岸调至另一处海岸熟视无睹。我的目的在于,除了说明俄国人的错误外,更主要的是,希望全体军人注意,如果你们想要成为得力的顾问,就必须熟悉国际关系、精通军事原理。
“要塞舰队”论,不但使舰队的集结在数量上具有防御的特点,而且会将舰队配置于错误的位置。我曾经认为,海参崴在冬季期间会被冰冻封闭,舰队的运动陷于瘫痪,而旅顺口的舰队可以顺利地活动,而且能进行攻守兼备的活动。但事实是,俄国的破冰船能保证海参崴出口畅通,而且对一支专注于进攻的舰队而言,居于特殊位置、拥有两处出口和导航设置的海参崴更为有利。
为什么独独选择旅顺口呢?因为俄国人认为,日本舰队会在旅顺口发起攻击。俄国人的意图是,用舰队保卫要塞,等待敌人的攻击。也就是说,旅顺口的要塞只能是防御,而非进攻。但是,我想指明一点,海岸要塞就是为了进攻而存在,因为,它掩护和支持舰队使其能够进行攻势活动。俄国人的行动恰恰相反,他们的舰队用于防御活动,这就导致舰队无法完成防御任务。旅顺口分舰队从未进行过进攻活动。有人说:“在部署驱逐舰方面,俄国政府似乎并未打算给它们行动自由,或准许它们去寻求任何战机……从未派出鱼雷艇攻击日本军舰或运输船。要是说它们出击过,那是因为它们出去的目的不是攻击,而是掩护陆军侧翼。”俄国人的行动让敌人深感惊诧,因为他们从不侦察日本海军基地,而这里正是日本陆军的登陆点。5月15日,日方两艘战列舰触雷沉没,俄国人本该趁敌人士气沮丧,扩大战果,但他们却什么都没做,尽管俄国在旅顺口泊有21艘驱逐舰,其中16艘已经位于港外。直至最后一刻,这支舰队都在防守,当他们遭到炮击受损时,才仓皇逃出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