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础与原理远程作战与海上远征(第7/10页)

因此,雅典人在海上时常处于待战状态,他们只有不多的给养,当他们沿着无法取得补给的海岸航行时,他们就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如果想继续选择在补给站[2],他们就会被封锁在那里;如果他们冒险出航,他们就只能将补给船留下。因为无法确保海岸各城邦是否友好,他们也会陷入惊慌,他们也会担心交通。我认为,在这样的复杂混乱的环境下,他们绝不敢离开补给站,或者在他们不断犹豫地派出监视船探测我方舰队的情报时,时间已经快到冬季了。

从赫摩克拉底的演说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战略以及战术对海上作战的影响,那就是古代舰队如果想要在海上停留一段时间,就不得不装载大量食粮和淡水,因而战船会加大吃水,从而影响舰船机动,造成迟缓。也就是说,对航线进行选择,是选择较短航线还是沿着友好海岸前进,涉及舰队速度和旋回能力的问题。这种思考也适用于另一作战方的战术思考,像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曾经超载装煤。还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由于划桨极度劳累,必须为桨手提供充足的营养品,而热天又特别需要饮水。

赫摩克拉底的计划具有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肯定塔兰托这个敌人必经航线翼侧位置的战略价值;建议利用塔兰托,动员舰队并将其集结在雅典舰队航线翼侧的一处可以免遭攻击的位置上。他的建议意味着,对敌人形成一种威胁,之后用一支劣势海军随时准备攻击敌人作战计划中最为薄弱、致命的环节。

我从他的建议中得到一种真实而丰富的战略思想,这种战略思想没有被战术条件所限制,它出自于两千年前一个从未听说过“战略”或“战术”这类术语的人之口,虽然他并未系统地表达出来。然而,从修昔底德的笔下我发现,赫摩克拉底的忠告遭到拒绝,雅典人长驱直入,叙拉古被围,其他与叙拉古友好的各城邦也改变了态度。不管叙拉古公众集会的动机如何,但只要懂得战争原理,就会提出正确的策略,使这座城邦免于濒临毁灭,幸亏雅典将领无能,叙拉古才未被彻底摧毁。

还要补充一点,虽然赫摩克拉底的计划很巧妙也符合当时的情况,但他的计划不一定就能确保叙拉古的安全,因为叙拉古力量过于弱小。只能说他的计划可使叙拉古能获得更多的获胜机会,然而,假如雅典人的技能能够胜任,则较强者终将获胜。

这个小插曲为我们指出了渡海远征的所有情况。本土基地,雅典;前进中途基地,克基拉和其他各点,其作用于现在的直布罗陀、马耳他和海外煤站一样;目的地,叙拉古;沿途所经历的国家,有的中立,有的怀有敌意,有的态度暧昧;地方前进据点,塔兰托和其他城邦;双方海军实力对比,雅典强于叙拉古,但叙拉古数量可观;困难的交通,累赘的供应船队,长途超载航行;以及中途迎击敌人,本土守势待敌的危险,等等。这些要点和细节,大部分还体现了我们今天应用的一些原理。把这次远征放大,则每种海上入侵的主要特征就可尽收眼底。

雅典人虽然失败,但是证明了他们所拥有的强大的海军实力,可以横渡其控制的海洋,远征作战。

而拿破仑远征埃及,情况却不一样。当远征军离开土伦时,英国在地中海只有3艘战列舰,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远征军在阻击兵力到达前就可以完成登陆。一旦完成登陆,他就可以凭借被征服国家之资源和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获得进展。这种想法并非不可信,而且似乎还有一个更有力的理由,假如他采取类似赫摩克拉底所建议的方针,便可令英国舰队司令困惑不已,从而增加自己获胜的机会。

埃及形势稳定后,拿破仑已经达成了第一个目的,进攻的目的已经达到,之后他就需要用劣势海军保持防御。他的位置恰好同叙拉古相对于雅典的位置,他必须考虑如何使用舰队的问题。身为统帅,拿破仑深感忧虑。政治上的考虑必然对他造成影响,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他的决策显然考虑到了最坏的可能。

保持与本土的交通,不仅是拿破仑获得最后胜利的保证,也是法国陆军在埃及维持生存的来源。无疑,他能击败埃及,然而战斗力和疾病将导致兵力损耗。如果前进,则不可避免地要分散兵力,损失也就更大,从而需要补充兵力。另外,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都需要从本土运输,陆军部队中弥漫着的无法返回本土的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等等情况无不让他伤透脑筋。

英国舰队是他困难的来源。任由它随意四处游弋,法国交通线上就受到威胁。尽管法国舰队司令很乐观,深信能够抵御英国舰队,虽然他们当时力量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