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第20/21页)

请相信我吧,先生们,我对于这种毁灭整个国家的无耻政客,是深感嫌恶的。这些人早已把房屋糟蹋得东倒西歪了,而命运却安排我来给予最后一击,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十分难受——丘吉尔先生——无疑将会去加拿大,那些特别热衷子战争的人们的金钱和子女早就迭到加拿大去了。但是千百万人民将开始遭受大灾大难。丘吉尔先生这一次也许会相信我的预言:一个伟大的帝国——一个我从来也不想毁灭甚至不想伤害的伟大帝国,将遭到毁灭——

对这个顽强的首相进行了这样攻击,并试图对他和英国人民的关系进行挑拨离间后,希特勒接着开始谈到这个长篇演说的中心问题。

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再一次向英国和其他国家呼吁,应该拿出理智和常识来。我认为我是有资格作这种呼吁的,因为我不是乞求恩惠的被征服者,而是以理智的名义说话的胜利者。我看不出有继续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他没有更明确他说下去。他对于和平条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建议,也没有提到被征服国家中在纳粹统治下的千百万人民的命运问题,但是那天晚上,在国会里几乎没有人认为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详细他说明。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我曾与许多文武官员混在一起,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有丝毫的怀疑,都认为英国一定会接受元首的建议。他们真的相信,元首的建议是十分宽大的,甚至是豪爽的。但是,他们是不会长期受骗下去的。

我直接驱车到广播大厦,把这篇演说用无线电报告到美国去。刚到广播电台,就听到伦敦英国广播公司的德语广播。还不到一小时,英国就答复希特勒了。回答是一个坚决的「不!」「

从最高统帅部来的下级军官和从各部来的官员们,正围坐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们的脸变了色,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个人大声问我。他好像被弄得莫名其妙了。「你能理解那些英国傻瓜吗?」他继续大声说。「现在还拒绝和平?他们发疯了!」同一天晚上,齐亚诺「在柏林听到比我所接触到的要高级得多的人士对于发了疯的英国人的反应,他在日记里写道:」深夜,当英国人对于演讲的第一个冷冰冰的反应传来的时候,在德国人中间蔓延着一种掩盖不住的失望情绪。「据齐亚诺说,墨索里尼的反应则恰恰相反。

他——说这是「一个十分狡猾的讲演」。他担心英国人会从这里找到开始谈判的借口。这对于墨索里尼是可悲的,因为他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希望战争。

正如丘吉尔后来所说,墨索里尼「其实不必担忧,不管他要想打什么仗,没有人会拒绝他的」。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作为团结德国人民对英国作战的一种策略,希特勒的演说是一篇杰作。因为德国人民现在会说:『希特勒向英国建议和平,并且不附带什么条件。他说他看不出有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任何理由。如果战争进行下去,那是英国的过失。』」在发出了准备入侵英国的第十六号指令的第三天,他发表了这个演说,主要原因难道不就在于这个吗?他在事前就向两个意大利人阿尔非里和齐亚诺私下承认了这一点。七月一日他告诉大使:

——使德国和外国的公众舆论认为事件的未来发展的责任,完全在于敌人方面,这总是一种很好的策略。这样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斗志,打击敌人的士气。德国正在计划中的军事行动是要作出重大牺牲的——因此,我们必须使公众舆论相信,为了避免这种惨祸,已经作了一切努力——他在十月六日的演说中(当时他向西方建议在波兰战争结束的时候谈和。——作者),同样地为这样的思想所支配:把一切后果都推给对方负责。这样,在战争真正开始以前,他似乎就已经取得了胜利。现在他为了心理上的理由,又想鼓励士气,以迎接行将采取的行动。一周以后,七月八日,希特勒对齐亚诺透露:

他要再作一次表示,以便在战争必须继续下去的时候——他认为继续下去是唯一真正成问题的可能性——他可以在英国人民中取得心理上的效果——也许,通过对于英国人民的巧妙的呼吁,有可能使英国政府在英国更加孤立。

这并没有证明是可能的。七月十九日的演说,打动的是德国人民,而不是英国人民。七月二十二日,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广播中正式拒绝了希特勒的和平建议。这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使威廉街多少受到一些震动。我在那天下午,看到那里许多人都是满面怒容。政府发言人告诉我们:「哈利法克斯勋爵已拒绝接受元首的和平建议。先生们,将要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