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第17/21页)
在上一次战争中,曾经有四年之久坚持不败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六周以后就退出了战争。德国军队驻守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部的布格河。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到达了顶峰,这个第一次把德国人统一在一个真正的民族国家中的前奥地利流浪汉,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现在已经成了德国征服者中最伟大的人物了。阻挠他在欧洲建立德国霸权的,现在只有一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和在他领导下的意志坚决的人民。他们拒不承认面临失败,他们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地孤军作战,他们的岛国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围攻。
十 希特勒玩弄和平
当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十天以后,德国的坦克到达了阿布维尔的那个晚上,约德尔将军在日记里对元首怎样「欣喜若狂」作了一番描述,之后他又写道,元首「——正在草拟和约——英国在把殖民地归还德国以后,随时都可以单独媾和」。这是五月二十日的事。在随后的几周之中,看来希特勒已肯定地认为,由于法国的屈服,英国一定会急于求和。从德国的观点看来,由于英国在挪威和法国受到严重打击,他所提出的条件似乎很宽大了。他在五月二十四日对冯·伦斯德将军详细他说明这些条件。他表示,他对英帝国是钦佩的,并且强调指出英帝国有它存在的「必要」。他说他只希望伦敦让他在大陆有行动的自由。
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同意这一点,甚而至于在法国战败以后,仍然没有订出继续对英国作战的计划。而骄矜自负的参谋总部向来被认为具有普鲁士人的缜密作风,对各种可能情况都是事先有周密的筹划,但这次也没有为他提供出什么计划。在这期间,参谋总长哈尔德在他的成本成本的日记里,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他对于俄国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的威胁,比对英国的威胁更感到不安。
可不是吗,为什么英国要在这毫无希望的劣势中单独打下去呢?特别是当它看到自己同法国、波兰以及其他一切战败国家的处境不同,可以在不受损伤、完整无缺和保持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和平、摆脱战祸的时候为什么偏要打下去呢?除了唐宁街以外,到处都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据丘吉尔后来透露,唐宁街从来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答案是可想而知的。但德国独裁者并不懂得这一点,而当丘吉尔开始公开宣布英国不放弃作战的时候,希特勒显然不相信真的会如此。甚至在六月四日英国军队已从敦刻尔克撤退,首相作了关于在山上、在滩头继续作战的有名演说以后,他还是不相信;在贝当已经要求签订停战条约以后,丘吉尔在六月十八日在下院重申英国「继续作战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并在他的另一篇动人的、令人难忘的演说中说了如下的话以后,他还是不相信:
因此,让我们振起精神,负起我们的责任来,让我们这样要求自己,如果大英帝国及英联邦能延续千年之久,人们将要这样说:「现在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刻。」自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演说家的希特勒,想必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天才演说家的打气话而已。他现在一定还从中立国家的首都的试探和从那里传出来的结束战争的要求中得到了鼓励。六月二十八日,希特勒收到教皇发给他的一封密电——墨索里尼和丘吉尔也收到类似的电报。电报说,他愿意为「公平而体面的和平」进行调解,并宣布在着手这一步骤以前,他希望私下了解一下这个建议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瑞典国王也积极地向伦敦和柏林双方建议举行和谈。
在美国,德国大使馆在代办汉斯·托姆森的领导下,正在把他们得到的每一块钱都花在支持孤立主义者身上,使美国能够继续不参加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继续作战的信心。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档案中,有很多是托姆森报告大使馆在如何致力于操纵美国舆论使其对希特勒有利的函电。那年夏天,美国政党举行代表大会,托姆森集中一切力量影响各党的外交政策纲领,特别是共和党的外交政策纲领。
例如,在六月十二日,他向柏林发出了「特急、绝密」的密码电报,说有一个和德国大使馆「密切」合作的「著名的共和党国会议员」愿意邀请五十个孤立主义议员参加共和党代表大会,「使他们能够对代表做工作,让他们赞成孤立主义者的外交政策」,他要的代价是三千美元。托姆森的报告说,同一个人还要求给他三万美元,以支付美国报纸的广告费,这些广告将刊登整版篇幅,其标题为「别让美国参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