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第18/19页)

四月二十三日,由于德军从奥斯陆向特隆赫姆和昂达耳斯内斯进展迟缓,「激动情绪越发增长」(这是用约德尔的话),但第二天情况有些好转,从此以后就愈来愈令人乐观了。到二十六日,希特勒精神奕奕,和他的军事顾问举行了通宵会议,到凌晨三点半钟,他对他们说,他想在五月一日到七日开始实行「黄色方案」。所谓「黄色方案」是越过荷兰和比利时在西欧进攻计划的代号。希特勒虽然在四月二十九日仍然「为特隆赫姆担忧」,但第二天,他接到有一支战斗部队已从奥斯陆赶到这个城市的消息,他又「高兴起来了」。现在,他终于能够再度把注意力放到西欧来了。五月一日,他下令在五月五日以前完成在西欧发动一场强大攻势的准备工作。

在挪威战役中,德国武装部队的司令官们——戈林、勃劳希契、哈尔德、凯特尔、约德尔、雷德尔等等——第一次看到他们的凶神恶煞的领袖在战斗中碰到一点点挫折也会垂头丧气的情况。在经过一系列惊人的胜利以后,当战争局势逆转的时候,他的这个弱点就越发显著,而且有力地促成了第三帝国的最后崩溃。

不过不论人们看法如何,丹麦和挪威的迅速征服,仍然是希特勒的一个重大的胜利,仍然是英国的令人沮丧的失败。它使德国得到冬季运输铁矿砂的道路,进一步保护通往波罗的海的进出口,使得大胆的德国海军能够打开一个缺口进入北大西洋,并为它们的潜艇和海面舰只在对英作战中提供优良的港口设备。它还使希特勒的空军基地与主要敌人之间缩短了几百英国的距离。而最重要的恐怕是它大大地增加了第三帝国的军事威望,相应地减低了西方盟国的军事威望。纳粹德国好像是不可战胜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现在又加上丹麦和挪威,都很轻易地屈服于希特勒的武力或武力威胁之下,而在丹麦和挪威事件中,甚至两个西方大国的帮助也没有起一点作用。正如一个著名的美国妇女所说,未来的潮流看来是属于希特勒和纳粹主义了。

希特勒的最近的征服,对于其余的中立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教训。中立显然已不再能够为那些企图在一个极权主义占优势的世界里生存下去的民主小国提供什么保护。芬兰在不久以前刚刚明白了这一点,现在又轮到了挪威和丹麦。它们在还有充分时间的时候,在实际遭到侵略以前,竟然谢绝世界强国的友好援助,这种盲目态度只能责怪它们自己。

(丘吉尔在四月十一日对下院说)我相信,这个事实将会得到其他国家的反复思量,这些国家也许在明天,也许在一星期之后,也许在一个月之后,会发现自己已成为一个同样处心积虑制订出来要毁灭它们和奴役它们的军事计划的受害者。

显然,他心中指的是荷兰和比利时。但是它们虽然有一个月的时限,却并没有开始作什么思量。「

人们从希特勒用闪电方式征服斯堪的纳维亚两个国家的事件中,也可以在军事方面得到一些教训。最重要的是空军的重要意义,以及当轰炸机和战斗机的陆上基地就在附近的时候空军对海军的优势的重要意义。还有一个其重要意义不亚于这个教训的老教训是,胜利常常属于胆大心狠、出奇制胜的一方。德国的海军和空军具有这两个特点,而狄特尔在纳尔维克则显示了德国陆军具有盟军所缺少的机智谋略。

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冒险中,有一个军事上的后果当时不能立即判定,这也许是因为谁也不能看到遥远的未来。在挪威的战争中,双方人员的损失都是轻微的。德国方面死一千三百一十七人,失踪二千三百七十五人,负伤一千六百零四人,总共伤亡五千二百九十六人;挪威、法国和英国方面的伤亡约近五千人。英国损失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一艘和驱逐舰七艘,波兰和法国则各损失驱逐舰一艘。德国海军的损失比较严重得多:

二十艘驱逐舰中损失了十艘,八艘巡洋舰中损失了三艘,主力巡洋舰夏恩霍尔斯特号和格奈斯脑号及袖珍战舰卢佐夫号都负了重伤,结果几个月都不能参加作战。希特勒在即将到来的夏季战役中,已经没有值得一提的舰队可以使用了。当不久之后入侵英国的时候到来时,这就成了一个不能克服的困难。但是,到了丹麦、挪威已经列进他一长列征服名单中的五月初,希特勒和他的热心的将军们——将军们去年秋天的疑惧情绪如今已一扫而光——正为他们确信将成为最大征讨的军事行动进行最后准备的时候,希特勒丝毫也没有考虑到德国海军严重失去战斗力所可能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