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第12/19页)
回答停航命令:「(一)请将刚才信号重复一遍:(二)无法了解你舰信号。」遇到警告性射击时则回答:「请停止射击。英国船,好朋友。」
遇到询问目的地和任务时则回答:「到卑尔根去。追击德国船。」这样,在一九四○年四月九日上午五时二十分整(丹麦时间上午四时二十分),天亮前一小时,德国驻哥本哈很和奥斯陆的使节向丹麦和挪威政府递送了德国的最后通碟,要求他们毫不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国的保护」。他们早二十分钟把这两国的外交部长从床上叫起来。里宾特洛甫坚持要严格遵守时间表配合德国部队在那个时刻到达。这个最后通碟可能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起草的迄今为止最厚颜无耻的文件。他们是起草这一类文件的能手,而且这时候在外交骗术方面也已经极有经验了。
这份备忘录宣称,德国是来援助丹麦和挪威抵抗英、法两国的占领的,它说:
因此,德国部队不是作为敌人登上挪威的国土的。德军最高统帅部除非出于被迫,无意利用德国军队占领的据点作为对英作战行动的基地——相反,德国军事行动的目的,完全在于保护北方,以防止英法军队企图占领挪威基地——
——本着德国和挪威两国之间久己存在的良好关系,德国政府向挪威王国政府宣布,不论现在和将来,德国都无意采取行动侵犯挪威王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因此,德国政府期望挪威政府和挪威人民——不要抵抗。任何抵抗将不得不受到而且会受到一切可能的手段的击破——从而只能导致绝对无益的流血牺牲——
德国的期望在丹麦实现了;但是在挪威落了空。威廉街从驻这两国的公使拍来的第一批急电中就知道了这一点。德国驻哥本哈根公使上午八时三十四分打电报给里宾特洛甫说,丹麦人已经「接受了我们的一切要求,(虽然)表示了抗议」。驻奥斯陆的公使库特·勃劳那却不得不作完全不同的报告。上午五时五十二分,他在递交德国最后通牒三十二分钟以后,就把挪威政府的迅速答复电告柏林:「我们决不自动屈服,战斗已在进行。」
傲慢自大的里宾特洛甫被激怒了。十点五十五分,他拍了一封「特急」电报给勃劳耶:「你应再次说服那里的政府,挪威的抵抗是毫无意义的。」这位为难的德国公使并没有能够转达这句话。这时挪威国王、政府和议会议员都已经逃离首都转移到北方的山区去了。不论形势怎样不利,他们都决心抵抗下去。事实上,随着天亮时德国舰艇的到来,有些地方已经在进行抵抗了,虽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如此。
丹麦人则处于更为绝望的境地。他们这个快乐的小小岛国是防守不住的。这个国家大小,地势太平坦,而且最大的部分日德兰,对于从陆路开来的希特勒的装甲部队是敞开无阻的。国王和政府不能像在挪威那样可以逃到山地去,也不能指望从英国那里得到什么援助。有人说,丹麦人过于文明,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战斗的;总而言之,他们没有战斗。陆军总司令W·W·普莱奥尔将军几乎是唯一主张抗战的人,但他的意见还是被首相多尔瓦尔德·施道宁、外交部长爱德瓦·门契和国王所否定,后者在四月八日坏消息开始传来的时候,就拒绝了他的总动员的请求。海军不论从舰艇上或者从它的海岸炮台里,都没有发过一炮一弹,甚至当德国的运兵船只从它的炮口底下驶过,一开炮就可以把它们轰得粉碎的时候,也是如此。作者虽然在哥本哈根进行过调查研究,原因依然不明。陆军则在日德兰稍有接触,禁卫军在首都王宫周围放了几枪,有几个人受伤。到丹麦人吃完一顿饱饱的早餐之后,一切都已结束了。国王听从了政府的劝告,不顾普莱奥尔将军的相反意见,还是投降了,并且下令停止任何抵抗。
用欺骗和突袭的手段占领丹麦的计划,正如缴获的德国陆军档案所表明的,是经过缜密准备的。负责进攻丹麦的特遣部队参谋长库特·希麦尔将军,于四月七日即已穿便服乘火车到达哥本哈根侦察首都,并作了必要的安排,为部队运输舰汉斯施塔特·但泽号找到一个合适的停泊码头,为运输少量供应品和一台无线电发报机找到一辆卡车。负责攻占哥本哈根的那一营——要占领这个大城市,一营的兵力被认为已经足够了——的营长在两天以前就已穿着便服到哥本哈根来侦察地形了。
因此,这位将军和少校营长的计划能够几乎毫无困难地顺利完成,是不足为奇的,部队运输舰在天亮前不久就到达哥本哈根港外,经过港口炮台和丹麦巡逻舰艇的时候,没有遭到任何留难,安然停靠在市中心的兰盖里尼码头,离丹麦陆军总司令部只有一箭之遥,离国王所居住的阿玛连堡宫也很近。这两处地方都很快就被一营孤军夺取了,没有遇到值得一提的抵抗。在疏疏落落的枪声之中,国王和大臣们正在王宫的楼上商议。这些大臣都是主张不抵抗的。只有普莱奥尔将军请求一战。他要求国王至少要逃到最近的豪威尔特兵营里去,以免被俘。但国王同意大臣们的意见。据一个在场人说,国王曾问道:「我们的士兵是不是已经抵抗够了。」——普莱奥尔将军反驳说,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