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第22/27页)

在巴巴林的热烈赞同下,阿斯塔霍夫宣称苏德政治修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他说,在莫斯科,人们总是无法了解为什么纳粹德国对苏联这样敌视。而那位德国外交官在回答的时候就解释说,「德国在东方的政策现在已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针」。

就我们这方面来说,根本不存在威胁苏联的问题。我们的目标针对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德国的政策是针对英国的——我可以想象在适当地考虑到对俄国极为重要的问题的情况下,会对双方的利益作出意义深远的安排。

虽然如此,一旦苏联同英国结盟反对德国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现在是德国和苏联达成谅解的良好时机,但是在同伦敦缔结条约以后就不再会如此了。英国能给俄国什么呢?说得最好,也无非是参加欧洲大战和同德国作对。与此对比,我们能给俄国什么呢?中立和使之置身于可能发生的欧洲冲突之外,而且,如果莫斯科愿意的话,还有德苏对两国共同利益的谅解,这种谅解,正如过去历次一样,将有利于两国——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到远东全线,在我看来,都不存在(德国和俄国之间)有争执的问题。除此之外,尽管它们对生活的看法有所不同,在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的意识形态方面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这样,在七月二十六日的深夜,在柏林一家小小的饭馆里,靠着一顿由几个二流外交家享用的美酒佳肴,德国第一次认真地提出了想同俄国完成一笔交易的要求。施努尔所采取的新路线是由里宾特洛甫面授的。阿斯塔霍夫听得十分高兴。他答应施努尔立即把他的话报告莫斯科。

在威廉街,德国人焦急地等待着要看苏联首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三天以后,威兹萨克让信使给在莫斯科的舒伦堡送去了一份密信。

我们急欲知道对阿斯塔霍夫和巴巴林谈的话是否在莫斯科引起了任何反应,此事对我们十分重要。如果你能有机会安排再同莫洛托夫作一次谈话的话,请循同样的方针对他进行试探。如果莫洛托夫放弃了他迄今为止所采取的矜持态度的话,你可以再进一步——在波兰问题上尤其是如此。不论波兰问题如何发展,我们都准备——保全苏联的利益并且同莫斯科政府达成谅解。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问题上,如果谈判进行得顺利的话,也可以提出,我们将调整我们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态度,以尊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大利益。

两天后,七月三十一日,国务秘书又给舒伦堡发了一个「急密」电:参看我们七月二十九日的信件,该信将由信使于今日送达莫斯科:在你与莫洛托夫下一次会晤的日期确定以后,请立即电告日期和时间。我们急盼你能早日见到他。柏林给莫斯科的指示中有着急的表示,这还是第一次。

柏林的着急是有充分理由的。七月二十三日,法国和英国已最后同意了俄国的建议——立即举行军事参谋人员的谈判,拟定一项具体规定三国如何对付希特勒军队的军事条约。虽然张伯伦直到七月三十一日才在下院宣布了这一协议,德国却早就得到了风声。七月二十八日,冯·韦尔兹克大使从巴黎电告柏林,他从「一个消息极其灵通的人士」那里得悉,法国和英国已在筹组军事代表团赴莫斯科,法国代表团将由杜芒克将军率领,大使把他说成是「一个特别能干的军官」,曾在马克西姆·魏刚将军手下任副参谋总长。据德国大使在两天后发来的一份补充电报中说,他的印象是,巴黎和伦敦已同意举行军事参谋人员谈判,并把这看作是防止莫斯科谈判中断的一个最后办法。这个印象是有充分根据的。从英国外交部的内部档案中可以看出,莫斯科的政治谈判到七月分最后一个星期已陷入僵局,主要因为无法对「间接侵略」下定义。英国人和法国人认为,俄国人对这个名辞的解释太宽了,这样它就有可能会被俄国人利用为干涉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借口,即使那里并没有什么严重的纳粹威胁。对于后面这一点,至少伦敦是不能同意的,法国人倒准备比较马虎一点。

而且,俄国人在六月二日还坚持在签订互助条约的同时签订一项军事协议,详细规定三国彼此问的军事援助的「方法、方式和范围」。西方国家对俄国的军事力量估价并不太高,因此想推脱莫洛托夫的这一要求。他们只同意在签订政治协议以后才开始军事参谋人员的谈判。但是俄国人坚不让步。后来,英国人为了想做成这笔交易,在七月十七日建议立即开始军事参谋人员的谈判,条件是苏联不再坚持同时签订政治协议和军事协议,并且——外加一条——接受英国关于「间接侵略」的定义,但是,莫洛托夫的答复是干脆的拒绝。他说,除非法国人和英国人同意把政治和军事协议一揽子解决,就没有继续进行谈判的必要。俄国人要终止谈判的威胁在巴黎引起了惊慌,那里对苏联一纳粹之间暗送秋波的行动似乎比伦敦要感觉敏锐得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国的压力,英国政府才在八月二十三日一面拒绝接受俄国人关于「间接侵略」的解释,一面勉强同意了开始谈判三国军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