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26/36页)

「吉斯维乌斯,」他兴奋地宣布,「时间已经到了!」

九月二十八日那天上午十一点钟,德国外交部科尔特的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齐亚诺从罗马打来了电话,要求立即同德国外交部长讲话。里宾特洛甫当时不在——他在总理府——因此那位意大利外相就要求把电话改接意大利大使伯纳多·阿托利科。德国人偷听了这次通话并且把它录了音。原来是墨索里尼,而不是他的女婿要讲话。

墨索里尼:我是领袖,听得清吗?

阿托利科:听得清。

墨索里尼:要求立即会见总理。告诉他,英国政府通过珀思勋爵要求我出面调停苏台德问题。双方分歧很小,告诉总理,我和法西斯意大利支持他。他必须作出决定。不过,告诉他,我赞成接受这个建议。听清楚了吗?

阿托利科:听清楚了。

墨索里尼:快去!

当阿托利科大使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这是翻译员施密特博士注意到的)赶到总理府的时候,希特勒正同法国大使弗朗索瓦一庞赛在密谈。弗朗索瓦一庞赛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总理的。早一天深夜,执意要超出张伯伦一头的法国外交部长庞纳,曾打电话给他的驻柏林大使,指示他尽快去见希特勒,提出法国关于交出苏台德区的建议,其内容比英国建议还要慷慨得多。英国首相在九月二十七日晚上十一时向希特勒发出的建议还只是让希特勒在十月一日占领苏台德区的第一区——这不过是对一块被包围的领土的象征性占领——现在法国人竟然建议在十月一日交出三个大区,其中包括绝大部分双方意见有分歧的地区。

这是一项诱人的礼物,然而法国大使要把它送出去居然还碰到了极大的困难。他在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钟打电话求见总理,到了十点钟还没有回音,于是他就派他的武官赶到参谋总部去把这个他还无法提出的建议通知德国的将军们。后来,他请尼维尔·汉德逊爵士帮忙,这位随时乐意为任何可能——不论什么代价——防止战争的人效劳的英国大使马上给戈林元帅打了一个电话。戈林回答说,他将设法安排这一约会。事实上,汉德逊在设法给自己找一个见希特勒的机会,因为他奉到命令要向希特勒提出一封「首相亲自写的最后信件」,也就是张伯伦在前一天深夜写的信「,其中保证希特勒」不必打仗,不用等待「就能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一切,并且建议召开大国会议来确定细节。

希特勒在上午十一点十五分接见了弗朗索瓦一庞赛,大使发现他神情甚为紧张不安。法国大使手里拿着一张仓猝画成的地图,上面标着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盟国法国现在准备拱手交给希特勒的大片捷克土地。他竭力劝说希特勒接受法国的建议,使欧洲得以避免一场大战。尽管里宾特洛甫作了否定的评论(据法国大使自称,对这些评论曾不客气地加以驳斥),希特勒听了倒是颇为动容——特别是,据施密特博士的观察,对大使提出的那张慷慨的地图颇感兴趣。

到十一点四十分,谈话突然被打断了,有人通报说,阿托利科带着墨索里尼给元首的紧急口信来了。希特勒带着施密特走出去欢迎那位气喘吁吁的意大利大使。

「我给你带来了领袖的紧急口信。」天生一副粗嗓子的阿托利科,隔着老远就嚷了起来。他转达完了以后,又加上一句说,墨索里尼要求元首不要下动员令。

据现在还活着的唯一见证人施密特说,就在这个时候作出了维持和平的决定。这时正当中午,离希特勒给捷克人的最后通牒所规定的限期只有两小时了。

「告诉领袖,」希特勒对阿托利科说,显然感到松了一口气,「我接受他的建议。」

高潮过去了,这一天余下来时间内所发生的事就只是尾声了,汉德逊继阿托利科和弗朗索瓦一庞赛之后来到了希特勒的面前。

「在我的伟大的朋友和盟友墨索里尼的请求下,」希特勒告诉汉德逊说,「我已经延迟二十四小时动员我的军队。」「他将在同墨索里尼再次商量之后再就诸如拟议中的大国会议等其他问题作出决定。

在此以后,柏林和罗马之间打了不少电话——施密特说两位法西斯独裁者还曾直接通过一次话。九月二十八日下午二时以前几分钟,就在希特勒的最后通碟即将到期之际,他终于打定了主意,对英法意三国政府首脑匆匆发出了请帖,请他们在第二天中午到慕尼黑来与元首会同解决捷克问题。对布拉格和莫斯科没有发出请帖。希特勒不能容许与法国一起保证捷克斯洛伐克在受到德国进攻时维护其领土完整的俄国来插手干涉,至于捷克人,则甚至在被判决死刑的时候也不让他们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