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25/36页)
九月十三日深夜,密谋分子之一埃里希·科尔特在德国外交部得到了张伯伦紧急提议「立即坐飞机前来」设法和平解决捷克危机的消息。这个消息在密谋分子中间引起了惊愕。他们本来估计希特勒在纽伦堡开完党大会以后就会在十四日回到柏林,并且,据科尔特说,计划在这一天或者第二天就起事。然而,元首并没有回到首都,「相反,他到慕尼黑去了,而且在十四日又到了伯希特斯加登,在那里等候英国首相第二天来访。
密谋分子感到极度失望,理由有两层:第一,只有希特勒在柏林,他们的计划才能实行,由于纽伦堡大会己使捷克危机更为激化,他们认定他一定要立即回到首都。第二,虽然有几个密谋分子像英国人民一样,自安自慰地认为,张伯伦飞到伯希特斯加登去是为了警告希特勒在估计英国在德国发动侵略时会采取什么态度这一点上不要重犯威廉二世在一九一四年的错误,但是科尔特是深悉底蕴的。科尔特曾见到张伯伦的紧急电报,上面明明说他想见希特勒是「为了要设法求得和平解决的办法」。不但如此,他还看到过他的哥哥德国驻伦敦大使馆参赞西奥多·科尔特发来的电报,报告说,首相准备大大满足希特勒对苏台德区的要求。
科尔特说:「这件事情对我们的计划的影响肯定是致命的。在英国首相要前来德国同希特勒讨论『世界和平』的时候,要举事推翻希特勒,当然是不可思议的。」
虽然如此,据埃里希·科尔特说,到九月十五日晚间,也已参加密谋的保罗·施密特博士(我们知道,他是希特勒一张伯伦会谈中的唯一翻译者——也是唯一的目击者)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暗号」通知他,元首仍然执意要征服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他已向张伯伦提出无法接受的条件,「希望会遭到拒绝」。这个情报使得密谋分子又振奋了起来。科尔特当晚就把它通知了奥斯特上校。后来的决定是,等希特勒一回到柏林就执行原计划。「不过最重要的是」,奥斯特说,「我们必须让这只鸟儿飞回到它在柏林的笼子里来。」这只鸟儿在戈德斯堡会谈完了以后,就在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回到它的「笼子」里来了。九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黑色的星期三」的早晨,希特勒在柏林已经呆了将近四天了。在九月二十六日,从他在体育馆那一场发作看来,他显然已决心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后路都绝了。九月二十七日,霍拉斯·威尔逊爵士从他那里回到伦敦的时候,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英国政府的反应是下令舰队动员,并且警告布拉格防范德国的突然进攻。我们也知道,希特勒在这一天还曾命令他的「进攻部队」进驻捷克边境的阵地,并且准备在九月三十日——即三天以后——「行动」。
密谋分子还在等什么呢,他们自己所规定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希特勒在柏林,他已决定打仗。他已选定在九月三十日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离现在只有两天了。要就马上举事,要就坐失时机。
科尔特说,在九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密谋分子选定了采取行动的日子:九月二十九日。吉斯维乌斯在纽伦堡作证的时候以及在他写的书里都说,将军们——哈尔德与维茨勒本——在九月二十八日得到了希特勒在前一天晚上向张伯伦「提出无礼要求」的「侮辱信」的一份抄本以后,决定立即行动。
那天(九月二十七日)深夜,奥斯特得到了这封「侮辱信」的一份抄本,九月二十八日早晨,我把这封信交给了维茨勒本。维茨勒本又带着它去见哈尔德。现在,参谋总长终于得到了他所希望的、毫不含糊地证实希特勒并不是在虚声恫吓而硬是要发动战争的真凭实据了。哈尔德脸上滚下了愤怒的眼泪——维茨勒本坚持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他劝哈尔德去见勃劳希契。过了一会,哈尔德回来了,他说他带来了好消息:勃劳希契也生气了,很可能会参加起事。
但是,要不是这封信在转抄过程中有了改动,就是将军们误解了它的意思,因为,我们上面已看到,这封信在语调上实在是十分温和的,它充满了要「同捷克人谈判细节」并且「给予捷克斯洛伐克剩余部分以正式保证」的诺言,在建议张伯伦不妨继续努力这一点上也表现得富有和解精神,因此英国首相在接读以后,立即打电报给希特勒,建议召开大国会议来解决各项细节问题,并且同时致电墨索里尼请他也支持这一建议。
将军们对这最后一刻钟的姑息行为,显然毫无所知,但是,陆军总司令冯·勃劳希契将军可能微有所闻。据吉斯维乌斯说,维茨勒本从哈尔德的办公室打电话给勃劳希契,告诉他一切均已就绪,请求他亲自领导起事,但是这位陆军总司令却不置可否。他告诉哈尔德和维茨勒本说,他得先到元首的总理府去看一看,搞清楚将军们对形势的估计是否正确。吉斯维乌斯说,维茨勒本接着就急急忙忙赶回他的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