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第14/18页)

张伯伦是个非常敏感的神经质的人,神经官能症常常发作,据说他能看到恶魔,这些恶魔往往无情地驱使他从事新的方面的研究和继续不断的写作。一个接着一个的幻象驱使他从研究生物学改为研究植物学,又改为研究艺术、音乐、哲学、传记、历史。有一次,在一八九六年,他从意大利回来,在一个恶魔的驱使之下,他中途在加尔顿下了火车,租了一间旅馆房间,关起门来有八天之久,放弃了他原来想写的关于音乐的文章,而紧张地写了一篇生物学论文,终于得到了从此以后贯穿在他的全部著作中的中心思想的萌芽:种族和历史。

不论他有什么样的缺点,他的思想的天地确是极为广阔:文学、音乐,生物学、植物学、宗教、历史。政治,无所不通。正如让·雷勒所指出的,在他的全部著作中,有一种深刻的灵感的一致,这些著作的前后一贯性极为突出。由于他自己觉得受恶魔的驱使,他的有关论述瓦格纳、歌德、康德、基督教义和种族的著作,都是在一种可怕的热病袭击下,一种真正的神志昏迷的状态中,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中写成的,因此,据他自己在自传《生活的道路》(《Lebenswege》)中所说,他常常认不出这些东西是他自己的作品,因为它们超过了他所预期的程度。神经比他正常的人后来推翻了他的种族理论和他的许多历史见解,而且在埃德蒙·凡尔梅尔这样一位法国日耳曼学家看来,张伯伦的思想基本上是「卖膏药的」,但是在希特勒的传记作者、反纳粹的德国作家康拉德·海登看来,虽然张伯伦的种族学说所造成的影响使他深感遗憾,张伯伦仍然「是德国思想史上具有最惊人的才华的人之一,是知识和深刻思想的一个宝库」。

影响德国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使得威廉二世大喜若狂和为纳粹党人提供了种族谬论的作品,是张伯伦一八九七年四月一日到一八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之间的十九个月时间中在维也纳在他的一个「恶魔」驱使下写的一部长达一千二百页的巨著《十九世纪的基础》(GrundlagendesNeunzehntenJahrhunderts)。这部著作是在一八九九年出版的。

同张伯伦所钦佩的戈平瑙一样,张伯伦发现,历史的关键,的确也可以说文明的基础,在于种族。要了解十九世纪,也就是说当代世界的现象,人们必须首先要考虑二下古代的遗产。张伯论认为,古代的遗产有三:希腊的哲学和艺术、罗马的法律、基督的人格。遗产的承受人也有三个:「两个血统纯粹的种族」犹太人和日耳曼人,以及地中海一带的杂种拉丁人——张伯伦称他们为「各种民族的大混杂」。只有日耳曼人才配继承这份光辉的遗产。不错,他们在历史上出现得很迟,到十三世纪时才出现。但是就在这以前,他们已灭亡了罗马帝国,这就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他说:「有人说,野蛮的条顿人造成了所谓『中世纪的黑夜』,这种说法是不确实的。相反,这个黑夜是垂死的罗马帝国所造成的人类不讲种族的大混杂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破产以后降临的。要不是条顿人,全世界就会笼罩着永恒的黑夜。」在他写作的时候,他把条顿人看成是世界的唯一希望。

张伯伦把居尔特人和斯拉夫人都包括在「条顿人」中间,不过条顿人是最重要的成分。但是,他的定义是相当含糊的,有一次他说,「凡是行为像条顿人者,即条顿人,不论其原来种族是什么」。也许他说这句话是因为他想到自己的非日耳曼血统,无论如何,根据张伯伦的说法,条顿人是「我们文化的灵魂。每个民族今天作为一种活着的力量,其重要性取决于它的人口中纯正条顿血液的比例——只有在条顿人用他的灵巧的手掌握了古代遗产的时候,真正的历史才开始」。

那么犹太人呢?《十九世纪的基础》中最长的一章论述了犹太人。我们已经看到,张伯伦声称,犹太人和条顿人是西方仅有的血统纯粹的两个种族。在这一章中,他谴责「愚蠢的令人反感的反犹主义」。他说,犹太人并不「次」于条顿人,仅仅是「不同」而已。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伟大之处。他们认识到,人类的「神圣职责」是保持种族的纯洁。但是在他进而分析犹太人的时候,张伯伦也陷入了他谴责别人持有的非常庸俗的反犹主义中,这种庸俗的反犹主义最后发展到希特勒时代尤利乌斯·施特莱彻在《冲锋队员》中丑化犹太人时所用的淫猥粗鄙的谩骂。的确可以说,纳粹党的反犹主义的「哲学」基础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这一章来的。张伯伦的见解一望而知是荒谬绝伦的,他宣称,基督的人格是古代传给现代文明的三大遗产之一。他接着着手证明耶稣不是犹太人。张伯伦认为,耶稣出生于加利利,他不能正确地发出亚拉姆语中的喉音字母,这些「明显的迹象」,都说明了耶稣有「很大比例的非闪族血统」。他接着说了一句典型直截了当的话:「凡是说耶稣是犹太人的人,不是傻子,就是说谎——耶稣不是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