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残酷的证言(第12/12页)

1986年3月底,戈尔巴乔夫拍电报给卡尔迈勒,“邀请”年近六旬的卡尔迈勒来莫斯科“治病”。熟悉苏联和东欧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每当这些国家的某位领导人被其他人排挤掉时,都会被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戈尔巴乔夫邀请卡尔迈勒前来莫斯科“治病”的这一纸电报,对正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卡尔迈勒来说,无疑是一个不祥的信号。

卡尔迈勒奔赴莫斯科的同时,克里姆林宫召开了决定卡尔迈勒个人前途命运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本来预计只开一个半小时的会拖了七八个小时。会上,能言善辩的戈尔巴乔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口才,耐心说服每一位同他持不同意见的人。在卡尔迈勒必须下台这一问题上,政治局会议未经什么讨论便获得一致通过。现在,会议需要讨论的只有一个问题:由谁来代替卡尔迈勒。

克格勃主席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大将提出由纳吉布拉接替。切布里科夫归纳出了纳吉布拉的几个可取之处:第一,纳吉布拉年轻,只有39岁,正是治国的黄金年龄;第二,纳吉布拉是阿富汗过去几年中少有的“政绩突出者”之一;第三,纳吉布拉受过克格勃的训练,又是阿富汗“四月革命”后革命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第四,纳吉布拉与苏联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是苏联驻阿富汗的克格勃分支机构领导人彼得罗夫的最佳合作者;第五,纳吉布拉是普什图人,与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大多数党员属于同一民族。切布里科夫的提议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赞同,他对此微微点头,做思索状。而这时,卡尔迈勒还在同一座城市里茫然地“治病疗养”。

5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卡尔迈勒被戈尔巴乔夫召至克里姆林宫内宽大的办公室。除他们两人和翻译人员外,在座的还有刚调回的苏联驻美大使、当时负责国际事务的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戈尔巴乔夫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告诉卡尔迈勒:“你不能再当总书记了,你应该把位置让给纳吉布拉,然后定居莫斯科。这对你来说很方便,因为你的家人已经在这里了。”

卡尔迈勒显然已从他最近在莫斯科的感受中察觉到了苏联人对自己的不满。出乎他意料的是,戈尔巴乔夫竟会如此轻松地将他撤职;他全身发抖,带得苍老的面孔和雪白的头发也在微微颤动。他请求戈尔巴乔夫再给他一次机会。戈尔巴乔夫将手一挥:你曾经有过六年的机会,最终却造成了谁都不好收拾的僵局。不要再抱什么幻想了。

按照戈尔巴乔夫的命令,1986年5月4日,卡尔迈勒因“健康原因”辞去总书记职务。同年11月30日,他被解除革命委员会主席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1987年5月4日,卡尔迈勒赴苏联“治疗和休养”,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从此他在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人们彻底忘记了这个阿富汗领导人。将近十年后,1996年12月,卡尔迈勒在莫斯科去世,总算完成了他的夙愿——“在苏联死去”。

年仅39岁的纳吉布拉上台之始对身边的人说:“我走上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路,但战士和懦夫的区别就在于你敢不敢面对,雄狮可能会死在战场,总比猴子躲避到山林里强万倍。”

满怀“豪情”的纳吉布拉的确做了一系列工作。他掌权后,重新整顿阿富汗政府军。经过整顿,阿富汗国防军的力量得到加强,纳吉布拉还招募了大批亲喀布尔的民兵;到1988年,阿富汗政府武装力量达32万人。1987年9月11日,纳吉布拉颁布法令,允许新成立的政党合法化,并说阿富汗政治体制的基础应建立在多党制之上。他宣布将建立有反对派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阿富汗举行地方选举。新宪法设立一个两院制的大国民议会,由一个参议院(长老院)和一个众议院(人民院)组成,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7年。新政党都必须遵循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法西斯主义的原则。

1987年11月30日,纳吉布拉经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选举就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12月10日,他正式宣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改名称为阿富汗共和国。纳吉布拉任总统后,进一步表示“和解”姿态,恢复了传统的黑红绿三色国旗,修改了国徽图案,在新宪法中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放宽土地占有者的占有限额,并给清真寺以优惠照顾。1988年4月15日,阿富汗举行了议会两院选举,人民民主党赢得人民院一共234个议席中的46个,人民民主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祖国阵线赢得45席,新的左翼政党占24席,从而确保了人民民主党在议会的优势地位。虽然穆斯林游击队抵制选举,政府仍空置了人民院234席中的50席和长老院的少数席位,希望游击队结束武装斗争和参加政府。他不断对阿富汗游击队发动和平攻势——派出中央官员前往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区慰问各部族,答应给予他们经济援助。同时,纳吉布拉释放了一些因参加游击队而入狱的部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