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理论(第6/7页)

知识的范围大为缩小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作战所需的知识的范围缩小了很多,理论所需研究的对象就大幅度地减少了。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在进入战场之前所必须具备的,一般军事活动必需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在真正投入到战争之前,一定是被压缩成为数目极少的几条主要结论,如同某个地方的很多小河流入大海之前先汇成几条大河一样。

事实上,统帅所要掌握的只是那些主要结论。这也就是为什么伟大的统帅通常能够迅速成长和为什么统帅并非学富五车。实际上,我们的研究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说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们的研究便是错误的。

只有这样的结论才能够解释:为何有些跟军事活动毫不沾边的人却能担任较高的职务,甚至是担任统帅,并在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战绩;为什么伟大的统帅从来都不源于知识渊博的军官群体,而大多数统帅都是那些环境不允许他们获得大量知识的人。因此,那些认为必须从了解一切细节为起点来培养伟大的统帅的人,或者认为这样做是好处多多的人一直以来都被人讽刺为书呆子。

要证明了解一切细节对统帅没什么好处这个观点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人的智力本身就是通过他所接受的知识和思想培养起来的。

大问题的知识和思想可以让人成大材,而细小和枝节问题的知识和思想,如果不加以拒绝的话,那么只会让人变成小材。

以往的矛盾

以前,人们总是忽视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是简单的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无法将它和那些为作战服务的活动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区分开来。所以,在它们和现实生活产生对立时,人们便将这一切都推给天才,他们坚信,天才是不需要理论的,理论也不是为天才建立的。

所以,有人认为知识一无是处,而将这一切都归于天赋。在现实生活中,有依靠天赋行事的人总是认为,卓越的天才和学问渊博的人好像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人不相信理论,认为作战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而个人能力则与个人天赋的高低息息相关,于是他们成了怀疑论者。

对此,我们只能说,这些人比那些只知道相信错误知识的人要好一些,但是他们的看法却跟事实相违背。因为,人们若不积累一定数量的观念,便不能进行智力活动。

这些观念绝大多数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这些观念便是知识。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哪些知识呢?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战争中所需的知识应当是人们在战争中需要直接处理事情的知识。

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

在军事活动的领域内,不同的指挥岗位需要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职位较低的人通常需要一些涉及面较窄而比较具体的知识,职位较高的人往往需要一些涉及面较广而比较概括的知识。让一些统帅当骑兵团长,他们未必干得很出色;让骑兵团长当统帅,他也未必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运用它们却并非易事。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几乎只涉及极少的问题,而且只要人们掌握这些问题的结论就可以了。不过,运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在战争中遇到困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点我们在第一篇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述。抛开只能依据勇气才能克服的困难,至于智力活动,只在较低的职位上才是容易的。随着职位的逐步提高,它的难度就会渐渐增加,到了最高统帅的职位,智力活动便成为人类最困难的精神活动之一了。

这些知识应该是什么样的

虽然统帅不一定具备政论家的才能,也不一定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但是他却必须熟悉国家大事,一定要对传统的政策、当前的利害关系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当权人物等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统帅不必是敏锐的性格分析家,也不必是细致的人物观察家,但是他一定要了解自己属下的性格、思考方式、习惯和主要优缺点。统帅不必深谙车辆的构造和火炮的挽曳法,但是他一定要能正确地估计一个纵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行军时间。

这些知识是无法通过科学公式和机械方法来获得的,统帅只能在观察事物时和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正确的判断,依靠理解事物的才能获得这些知识。

因此,职位较高的人在军事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考察和思考中通过一种特殊的才能来获得(这种才能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本能,像蜜蜂从花里采蜜一样,善于从生活现象中吸取精华)。

此外,这种知识还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取得。通过充满教育意义的生活实践,尽管人们无法变成像牛顿或欧拉这样的人物,却可以具备像孔代或腓特烈这类人的卓越的推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