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7/18页)
城外的防御阵地守不住,日军只得撤入城内。晚上8点,苏军的另外两支师属先遣支队也兵临城下。
一个小时后,苏军从东、北、南三面同时发起攻击,从而一举拿下了穆棱。在穆棱之战中,士兵齐甘科夫的表现最为出色。当时他正作为一名冲锋枪手,搭乘一辆T-34坦克往前推进,途中,他和战友遭到了一个小队的日军的袭击。
齐甘科夫以抵近射击的方式,用冲锋枪近距离射杀六名日本兵。之后子弹打光了,他又拔出随身携带的芬兰刀,在肉搏战中独自格杀了三名日本兵。战后齐甘科夫被授予列宁勋章,所使用的冲锋枪和芬兰刀也被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博物馆予以收藏。
8月11日,步兵第二十六军主力逼近穆棱,军先遣支队则开始沿着仙洞会让站的道路,向第一二六师团的退却部队进行追击。
第二天,先遣支队到达会让站附近的无名高地,随即便遭到了高地上日军的阻击。经过激战,苏军成功地压制住高地日军,夺取了会让站。
之后先遣支队的二五七坦克旅一马当先,向桦林车站开进。
此时,从密山和绥芬河要塞撤出的日军以及日军指挥部临时调集的防守部队,都在奉命向牡丹江集中,其中不仅包括第五军所属的第一二四师团、第一二六师团、第一三五师团,还有警卫部队、铁路警备队和各种后勤部队。桦林车站乃是各路日军撤向牡丹江的必经之路,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步兵第二十六军必须马上攻下并坚决守住这里。
步兵第二十六军能担负快速机动任务的部队是先遣支队,先遣支队里速度最快、火力最强的机动部队又只有二五七坦克旅。尽管明知要挡住日军几个后撤的师团,兵力过于单薄,但二五七坦克旅还是不打一点折扣地执行了上级命令。
为了守住桦林车站,日军在苏军必经的山口设下了包围圈。在坦克旅进入包围圈后,日军特攻队员突然从藏身洞中冲出,使用反坦克手雷向坦克发起攻击。坦克旅原有二十五辆T-34坦克,被一下子炸掉六辆,只剩下了十九辆坦克。
坦克旅旅长阿尼希克中校见势不妙,急忙率领全旅冲出了包围圈。
坦克旅穿过沼泽,冲上公路,前面出现了一座日军兵营。吃了亏的坦克兵们正好没处撒气,他们开着坦克冲过去,推倒了兵营的围墙。
兵营院子里只有几个日本兵,在胡乱放了几枪之后,便都各自逃命去了。阿尼希克等人下车一检查,原来这是一座日军的大型仓库,里面约有四十多座库房,其中就包括油库。
几天下来,所有坦克都已经出现了油料不足的问题,油库的出现,可谓是喜从天降。
加满油料,坦克旅重新抖擞精神,全速向桦林车站开去。
走廊
桦林车站及其沿线很忙,因为有太多的日军需要打这里通过。还未到达车站,坦克旅就通过袭击铁路上的一辆军列,活捉了车上的一名日本兵。
通过审讯,阿尼希克得知,第一二五师团调往牡丹江的一个步兵大队即将从附近的公路上经过。第二天早上,他们在公路边进行伏击,结果没有打着步兵,打的是一个装载弹药的日军运输车队。车上的弹药被坦克炮引燃,在巨大的爆炸声和冲天大火中,日军车队灰飞烟灭。

火线入党,苏联红军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情景。图中坦克部队的党组织正在审议坦克手的入党申请。
当坦克旅冲进桦林车站时,车站里已空无一人。桦林镇离牡丹江大约只有十公里。因为不再担心油料不足,阿尼希克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向牡丹江。
不料在镇口的两座小桥上,坦克旅又遭遇了日军的顽强阻击。经过一番恶战,全旅仅剩七辆坦克,继续进攻的力量已感不足。阿尼希克只得下令退出战斗,撤到桦林车站南线进行防御。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列日军列车从牡丹江方向开了过来,车上满载着第一三五师团所属部队。隐蔽在铁路两侧的苏军坦克立即开火,第一阵轰击就使列车中弹着火。从车上跳下来的日本兵或死于枪炮之中,或丧身于履带之下,只有少数躲藏在车站附近高粱地里的士兵才得以逃命。
仅仅二十分钟过后,又有一列日军军列开了过来。看到前面燃起大火,列车员连忙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坦克旅虽连续开炮,但由于离得太远,只炸毁了列车上的几节车厢。
日军从车厢里推出几门反坦克炮,朝苏军坦克进行射击,有两辆坦克中弹起火。同时,大批日军从车上跳下来,对坦克旅实施包围。
阿尼希克果断下令突围。在他的指挥下,坦克兵们冲出敌阵,将坦克开到车站附近的一座小山包上,随后一字排开,摆出防御阵形。日军连攻数次,都因为地形不利而攻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