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15/18页)

第三十五集团军对虎头要塞实施了立体攻击战。他们首先利用空中优势,调动近百架战机对各支撑点实施了长时间的轮番轰炸和低空扫射。接着,在炮兵掩护下,又以步兵集团展开地面进攻。进攻过程中,双方殊死搏杀,尤以对虎北山阵地的争夺最为激烈,两天时间内,阵地九次易守。

发现急切之下难以攻克,第三十五集团军当时便留下第一〇九筑垒地域部队,集团主力则绕过要塞,继续按计划向前推进。

筑垒地域部队由长于攻坚的步炮兵和工兵组成,专门用于对要塞进行封锁和攻克。8月13日,苏军攻上猛虎山,但是日军已经钻入了地下工事。

虎头要塞的地下工事距地面二十米左右,里面不仅建有指挥所、弹药库、兵舍、医务所、浴池、厕所、地下水道、水井等各种设施,还配备了发电所,架设着电线电灯用以照明及通讯联络。

在地下工事的重要部位,钢筋混凝土覆盖厚度达到三米。苏军一时有无从下手之感,于是便找到地下工事的烟囱、通气口,向里面投掷手榴弹或液体炸弹。地下工事内顿时浓烟滚滚,许多日军因此窒息死亡。

8月14日,苏军又攻占了虎东山及其巨炮阵地,后者在实战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比地下工事更大。

第十五边防卫队原本已经得到了关东军投降的消息。8月15日,他们从收音机里收听了天皇宣读停战诏书,但代理队长大木正大尉以骗局为由,喝令关掉了收音机。

大木正这个被洗脑过度的家伙叫嚷着要血战到底。苏军很体贴地在第一时间把机会部分赐予了他——当天,一个日军炮兵中队全部被歼。

8月16日,筑垒地域部队组成突击组,对要塞的北部抵抗枢纽部虎北山展开进攻。独兵炮兵九十七营的一个炮兵连接到命令,要以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摧毁虎北山上的永备火力点。

射击阵地与日军的堑壕只隔三百米,一门炮在进入射击阵地的瞬间,牵引车驾驶员便中弹身亡。火炮倒拖着失去控制的牵引车,顺坡滑向堑壕,停在了胸墙附近。

日军向火炮投掷手雷和炸药包,想予以炸毁。在其他火炮的支援下,炮兵连连长菲利莫诺夫上尉率领一组士兵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结果在占领堑壕之后,又将火炮拖了回来。

炮兵连进行了连续两个小时的火力准备,终于摧毁了永备火力点。苏军一鼓作气攻克了虎北山,但日军仍继续固守西猛虎山、中猛虎山、东猛虎山等支撑点。

8月17日,苏军将两门203毫米火炮运至虎头地域乌苏里江右岸,使直接瞄准永备火力点射击的大威力火炮达到三十四门。一天激战下来,苏军陆续占领了虎北山西北各无名高地,虎头地域的态势得到进一步改善。

大木正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他在中猛虎山的地下工事内下令“全员玉碎”,也就是全体自爆死亡。按照他的命令,日军在自己的栖息地放置炸药五十公斤,一百四十多名伤员率先“玉碎”。

8月18日,苏军下达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下午4时,被苏军俘虏的虎头港务局长森与一被作为军使,前去猛虎山主阵地劝降,不料竟被大木正的副官、一个同样冥顽不灵的疯子用军刀给劈死了。

一名苏军士兵正在为投降缴械的日军士兵进行武器登记。从表情上看,这些日本兵都很轻松。不过虎头、东宁要塞的日军显然不在此列。

日军死不肯降,苏军只得继续奉陪。8月19日,他们将所有可投入作战的火炮包括火箭炮都集中起来,对猛虎山进行不留一点缝隙的覆盖式轰击。边防卫队本部、中猛虎山和东猛虎山守军以及日军的炮兵部队全部被消灭。三天后,西猛虎山的守军也集体步入黄泉。

事情还没有完。在要塞后方的虎啸山山洞里,仍然躲着七十余名日军。8月24日,这些日本兵伺机向苏军炮兵阵地连续发射了三颗炮弹。

这正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苏军立即予以还击,炮弹如雨点一般倾泻过去。一众捣蛋分子被吓破了胆,急忙如游鱼脱网抱头而去。

8月26日,苏军将虎啸山团团包围。虎啸山守军或弃阵而逃,或束手就擒,虎头之战方告收官。

日军第十五边防卫队除五十五人(五十三人被俘虏,两人逃回日本)生还外,其余1387人全部葬身要塞,在此避难的四百多日本平民亦在要塞内窒息死亡。

有人认为虎头之战是远东战役也是二战的最后一战,中国政府后来也在猛虎山上建立了一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但若以战斗结束的时间论,东宁其实才是二战最后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