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幸的穿越(第9/10页)
除此之外,车队不能像苏军辎重部队那样做到全天候运作,必须利用苏军炮击的间隙,才能向前线运送弹药粮草,回来的时候就顺便把重伤员给捎带回来。
以往日军都会带回死尸,这次除军官以外,辎重队对死尸一律免收,理由是补给任务异常紧张,尸体会弄脏车身,回去还得清洗,没那时间了。
于是大部分士兵尸体都被抛弃在阵地前,堆成一摞,任由其腐烂发臭,正应了“死了等于白死”那句话。
说大话使小钱
经过紧急增补,到7月29日,前线每门炮所能分配到的炮弹是:普通山野炮每门十五发,重炮十发,这么点料,连一个小时都支撑不了。
要固守,除需足够弹药外,还得修筑工事,但卡车用来输送给养已很勉强,哪能再腾出来运建筑材料?
明知守不了,第七师团的须见联队长提议,沿岸阵地处于苏军眼皮子底下,天天被虐,已形同鸡肋,不如干脆放弃,全军退到将军庙再说。那里距离哈拉哈河已有三十公里,苏军的重炮伸得再长,也有够不着的时候,而且将军庙的地势比诺蒙坎要高一些,依靠剩余火炮及弹药,足以固守。
须见挺有见识,可是他不知道鸡肋也有鸡肋的存在价值。关东军被揍得如此惨兮兮,“战线已挺进至弗依高地”,“把苏军逼到哈拉哈河沿岸”已是用来遮丑的唯一新装,如果这层衣服再被剥掉,还如何见人?
不怕男人穷,就怕男人。小松原、辻政信理所当然不会采用须见之计。
还好,虽然每天炮声不绝,但苏军也没有发动地面进攻,只是从天空来那么一下。
说起来,还是日本航空兵自己找抽。
1939年7月29日,第二十四战队前移至额拉依野战机场,这是靠近诺蒙坎前沿的日军一线机场。外蒙古高台上的苏军用望远镜观察到后,向苏联空军主任斯穆什科维奇进行了报告。

日军野战机场。观察员正站在油桶上进行观察,但其观察效果显然不如地理位置优越的外蒙古高台。
斯穆什科维奇立即制订出击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再次运用了曾实验于西班牙内战的一个成功战术。
早晨8点50分,二十架伊-16从太阳升起的方向起飞,飞至额拉依机场上空。不过它们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原地兜起了圈子。
发现苏联战机后,十一架日机冲上跑道,试图紧急起飞迎击。这时伊-16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空中进行掩护,一部分突然俯冲而下,然后依次组成攻击航线,用机上的大口径机枪,对正在滑跑却又来不及升空的日机进行轮番扫射。
整个路道被打得一片火海,日机一架起火,一架严重破损,另外九架飞机也不同程度中弹,无法再次起飞。
额拉依机场上空本有几架警戒日机,由第二十四战队的第一中队长可儿才次大尉亲自统领,准备与升空日机会合后,再与伊-16决斗,但他们没想到苏联人会这么“坏”,竟然不等排好阵势就提前开了火,见情形不妙,赶紧四散逃开。
二十架伊-16完成任务后随即返航。可儿才次擦了把冷汗,准备在机场着陆,与下一批警戒日机换防,只是他不知道,斯穆什科维奇还有一个乐章没有奏完。
第二批二十架伊-16到达,并从警戒日机的后上方发起攻击。可儿才次中队长措手不及,当即被击身亡,第二十四战队尚未投入一线作战便遭到了重创。
7月29日这一天的空战还迎来了一位显贵,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亲自来到将军庙。这是诺蒙坎战争爆发以来,关东军第一大佬首次抵达前线视察。
植田无事不登三宝殿,难得来一趟,无非是要提升一下前线官兵萎靡不振的士气。
当他拖着一条假腿走下飞机时,首先看到的是前来迎接的小松原以及军官方阵,后者即将等候植田的检阅。一眼望过去,好多军官哪,也难怪,会集到诺蒙坎的各式部队,仅联队以上编制就有二十多个,而且全都是关东军的主力,真称得上是“地位响当当,资产乌泱泱”。
军官队伍一排,植田比比画画地一检阅,士气就算提升了,全不管各部队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可是你还能让植田怎么办呢?他实在是没一点招了,要炮弹没炮弹,要卡车没卡车,也就只能干点这种说大话使小钱的活。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植田原本是想在诺蒙坎走出一条路来的,所以才调动了这么多部队,但结果却是“更加无路可走”!
植田竭力在脸上装出一副对前线将佐充分信任的样子,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军官和部队已经像是《西游记》里的那些配角,什么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看着都是神将,其实没一个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