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距离不是产生美(第5/11页)
苏军见攻坚进入了僵持状态,便再次用炮火给742高地“洗刷刷”。
山县支队、搜索支队如今就像个跷跷板,山县支队苦不堪言,搜索支队就能稍微喘口气,但是好景不长,外蒙军骑兵团和装甲车又压了上来。
东八百藏准备继续采用“肉弹攻击”,但是这时苏军已找到了解决办法。苏军坦克连从上风头开来,一边前进,一边喷射火焰,“肉弹”们为火焰所阻,后面的机枪射来,可怜的“肉弹”全做了活靶子。
搜索支队熬到下午,连东八百藏在内,只剩几十个人。东八百藏有了将被全歼的预感,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眼前突然一亮:浓烟中奇迹般地冒出了一支日军。
这支日军是山县支队的浅间小队。按照山县的作战计划,经过山县支队、搜索支队的前后夹击,苏蒙军必然会呈崩溃之状,然后关键就是要截断其退路,为此,山县分出多支部队执行该任务,浅间小队便是其中一支。
浅间小队原来分到的活,是负责把哈拉哈河上的浮桥炸掉。偏偏出发后迷失了方向,只好像土拨鼠似的乱跑乱窜。后来他们见川叉方向黑烟冲天,预料搜索支队正遭围困,小队长便自作主张,带着士兵们趁着浓烟冲进了沙丘。
浅间小队给东八百藏带来了一线希望和生机。尽管这个小队只有八十名步兵,而且缺乏反坦克武器,但对于兵员已屈指可数的搜索支队来说,还是有些雪中送炭的意思。
东八百藏喜出望外,急忙扩大掩体,让浅间小队进入防线一道死守。在死守的同时,他还不断派出联络兵潜出包围圈,向山县求援。
由于东八百藏未带通信设备,他不知道山县已经改换了会合地方,所以联络兵去的还是原先商定的老地方,结果就是没碰到日本兵,撞上的全是苏联兵。
东八百藏前后派出去七趟人,能乱摸一气摸到742高地的只是极少数。第一个找到的幸运儿给山县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一个?
先听好消息?——浅间小队误打误撞,已与搜索支队会合。
坏消息是,浅间小队就要跟搜索支队一起完蛋了!
山县侧耳听去,在联络兵所述方向,枪声之激烈,如同炒爆豆一般,便知道对方没有说谎或夸大其词。
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得赶快把陷入重围的两支部队给捞出来,可是在苏军炮火的重锤打击下,捞人谈何容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又有一个东八百藏派出的联络兵冲出包围圈,来到了742高地。这哥们儿比头一个可狼狈多了,他浑身是血,连走路也踉踉跄跄、东倒西歪。
联络兵嘴里不住声地喊着:“山县联队长,山县联队长!”他向山县报告,搜索支队伤亡惨重,死伤过半,面临着弹尽粮绝、全军覆灭的危险,必须予以紧急增援。
距离不是产生美,是产生可怕的伤亡。在742高地与川叉之间,炮火连天,看看那个联络兵的情形就知道,若是支队上去,肯定是有多少赔多少,这种情况下,还要奢谈什么“紧急增援”,几乎是在逆天行事。
但是山县又不能不表示一下。既然搜索支队缺子弹,那就送子弹过去吧,他派副官汤屋九八郎少尉组织一个小队,押着一卡车弹药向川叉出发。
汤屋小队出发没多久,就遭到外蒙军骑兵和装甲车的袭击,还没碰到包围圈,一个小队便嗷一家伙没了。
继汤屋小队被灭之后,山县再派一个步兵班,仍然是身负给搜索支队运送弹药的使命。这个班的运气比汤屋小队要强上一些,他们突击到了搜索支队身后七八百米的地方。
正是在那里,步兵班也遭到了包围。带队军官下令将弹药埋进土里,然后冲向苏军,结果当然只能是步汤屋小队的后尘——整班士兵一个不少,全部呜呼哀哉。
炮击靶场
随着噩耗接踵而至,山县像被人提着脚倒拎着浸到了冷水盆里,牙齿咯咯地打起了冷战,其他指挥官也个个面如土色,表情无比苦恼。
有人开始对山县的指挥提出异议,认为先派一个小队,再派一个步兵班,犹如在打发乞丐,是保全实力的自私表现——要派,你为什么不派一个中队去,那样小队和步兵班也不至于让苏蒙军轻而易举地给吃掉。
山县有苦难言。慷慨大方得有资本哪,仗打到这个份儿上,如果东八百藏是乞丐,他山县就是穷人,兜里哪儿还有什么大钱。
要说一点没有,那也是假的,在众人的议论之下,山县一跺脚,下决心遣出军旗中队。

日本陆军联队旗,也叫十六条旭日旗。与海军军舰旗图案大致相同,区别是太阳居中。军旗不容许老化及修理,因此平时都装在旗套中,即便是正式的操典,也只擎出象征军旗的旗杆、旗冠与流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