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距离不是产生美(第10/11页)

说大部,是因为三辆卡车中的第三辆没能摆脱厄运。这辆卡车由步兵班押送,他们没有急救包,而因为急于逃命,松本又忘了送一个过去,结果喷火坦克和轮式装甲车一齐朝其发力,除一名军曹逃回外,其余人全部被打死。

三辆卡车变成了两辆,共带回四十多具尸体。很多尸体的手脚都被烧掉,但身上的衣服却没有被全部烧光,领章、肩牌都有,其中还找到了东八百藏的肩章。

听到带回了搜索支队的尸体,山县等联队高层满脸悲痛地跑了过来,准备向尸体进行哀悼,就在这时,让他们魂飞魄散的一幕出现了。

在尸体堆里,竟然有四五个人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不仅站了起来,他们还向山县等人敬了礼。

纵然像山县这样杀人如麻的武夫,也被吓到够呛:你们究竟是人是鬼,难道说是东八百藏怪我没有全力营救,派尔等从地狱中跑来索命了?

仔细一看,不是鬼,就是人。他们是阵地上的幸存者,只是因为精神紧张和时间有限,“收尸队”当时没有逐个认真检查,都当成了尸体。

敬完礼,这几个人又扑通一声倒了下去。还以为是死了,随即就看到他们张大着嘴,闷雷一样地打起了鼾。

1939年5月31日上午,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得知山县支队“收尸成功”,给山县发来电令,让他在天黑后撤离战场,返回海拉尔。

之所以趁天黑撤,当然是知道撤退不易。为了帮助山县支队撤退,日军轰炸机群在战斗机队的护航下,不顾地面高射炮的拦截,对哈拉哈河两岸的苏军阵地进行了轰炸。

此前小松原已派来五个中队对山县进行增援,其中有两个山炮中队,山县便指挥这两个山炮中队进行压制射击,并以军旗中队殿后,于当晚将部队依次撤出742高地。

卫生队率先撤退,当他们坐着卡车到达将军庙时,一下子呈现出疯狂状态,因为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供水车。

山县支队占领742高地后,最让官兵们苦恼的就是没有水喝。人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喝水。士兵们的嗓子干到冒烟,有人实在干渴难忍,情急之下,抓过汽油就往喉咙里灌,结果中毒而死。

卫生队曾利用晚间轮流挖井,可是沙丘高地之上,不管挖多深,掘出来的还是沙子,哪有水的影子。由于很长时间喝不到水,因此出现轻度昏迷的士兵不在少数。

怀抱苏军打来的重型炮弹合影留念。可是,抱什么耍酷不好,你抱敌人打来的重型炮弹?看来是苦头还吃得不够多。

再次看到水,卫生队犹如看到救星,排队喝水一下子变成了混乱的“抢水战”。

第一次诺蒙坎之战便在这种极其狼狈的气氛中结束了。除搜索支队基本全军覆灭外,山县支队的人员损失也接近百分之三十,如果不是山县老是藏着掖着,伤亡率当然还不止这个数字。

1939年6月2日,小松原飞抵甘珠尔庙,在东八百藏和其他战死者的牌位前进行了哀悼。当他看到伤员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海拉尔时,不禁为自己的轻率出击感到一阵阵后怕。

后怕与后悔都是过去时,重要的是现在该如何收场。

丧事要当喜事办

诺蒙坎一交火,小松原第一时间就向参谋本部直接发送了捷报,那就是搜索支队摧毁蒙军指挥所,打死骑兵师长沙日布的“开门红”。此后战局急转直下,但令人惊异的是,参谋本部从第二十三师团收到的仍是一份又一份捷报。

小松原跟张鼓峰战役中的尾高不同,尾高属于明显抗命,小松原则出兵有据,没有关东军的“要纲”在先,他不会那么快就出兵,而且事后也经过了关东军司令部的批准确认,所谓“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行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

可是前面不是说了吗?按照日本陆军几乎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在这类事情的处理上,赢才是关键,清白或抗命与否,仅居其次。

小松原深谙这一学问,他对关东军司令部和参谋本部分别对待:再怎么瞒,瞒不过关东军的参谋们,而且这场战争本来就是关东军司令部所策动与支持的,因此可以基本如实汇报。参谋本部就不一样了,一来它对战争的态度不像关东军那么明朗,二来作为日本陆军最高军事机构,掌握着将佐们未来的升沉荣辱,对着此辈,你什么都能说,就是不能说真话。

小松原的办法是在给参谋本部的报告中大玩文字游戏。己方损失,他来个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苏蒙军的伤亡,则通过“合理想象”,极力进行扩大,比如山县支队为解救搜索支队,曾向包围圈外的蒙军骑兵十五团发动进攻,小松原就写成“全歼十五团”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