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6/10页)

说到北山,不能不提从康熙年间兴起的北山庙会,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

农历四月二十八,是北山庙会最鼎盛、最热闹的一天,传统上,农历四月初八庙会就开始了,在庙会期间,吉长、吉海、吉敦三条铁路,加开列车,以半价接送八方游人香客,很多人从辽宁、黑龙江各地,前来许愿还愿,焚香祈祷,盼天下太平,保家人平安。在二十八这天,多达几十万人。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商家早早就选好地方,搭上棚铺,小商小贩,设下摊床,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平时,不大舍得花钱的人们,这时候都大方起来,给孩子买零嘴,大块糖、米花糖、花生、瓜子、切糕、凉糕、豆面卷子,女人们则流连在花布、香粉、针头线脑摊床前,挑选着。渴了,路旁有卖大碗茶的,便宜又实惠,累了,坐下来,看看变戏法的,演杂耍的,拉洋片的。稍阔气点的,走进“卧云轩”茶社,要一壶茶,边喝边听女艺人,也称为女大鼓,唱东北大鼓书,有说不出的惬意。听大戏,关帝庙前有戏台,免费听看,只不过人太多,挤得水泄不通。饿了更好说了,随外可见卖煎饼、油炸果子、豆腐脑,还有各色小吃。保你花不上几个小钱,撑得肚皮溜圆。在药王庙下,多是卖香烛纸马和纸替身的,传说家中小孩有点毛病,把纸替身在庙里烧过,立可痊愈。在这庙会,还有两种多年经久不衰的物件,一是纸葫芦,据说葫芦是药王药用的,买回挂在家中,以求药王赐予灵丹妙药,驱病安康。二是文明棍,说来到没什么典故,只是买只文明棍,上山时拎着,即实用又绅士,外地的带回去,也有一定纪念意义。

北山脚下,有个荷花湖,岸边有观荷长廊,湖边有尊荷花仙子塑像,湖中建有湖心亭。不少游人,在湖边租下游船,划向小亭或在湖水中荡漾。

北山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当时,有一对小夫妻,看样子是新婚燕尔。两人排队,好不容易租到一只小船,刚要离岸,四个日本浪人,喝得半醉,手拿酒瓶,摇摇晃晃走来,非要抢小两口的船,管租船的人,忙上前赔笑,挨了浪人一个嘴巴,吓得不敢靠前。小两口见状,忙把船让出来,没等上岸站稳,日本浪人把小媳妇围住,淫笑着,怪叫着,欲拽小媳妇随他们上船,小媳妇吓得浑身直抖,哭泣躲避,其丈夫长得文静,像个教书先生,他把妻子,掩在背后,用半生不熟的日语说着什么,大概是求日本人不要胡来,说女人是他的妻子。日本浪人根本不听,反打了男人一拳。男人疼得弯下腰,很快又挺起来,护住妻子往后退,没退几步,两个浪人上来,把男人按倒,抬起来,哈哈大笑,而后一抛,男人落在湖里,可怜的男人,不会游泳,双手扑打着水面,想呼喊连喝进几口湖水。小媳妇哭喊丈夫的名字,又转向岸边,大喊着救人。日本浪人看着那男子在水里做垂死挣扎,竟手舞足蹈大笑起来。

岸边围看人,见是日本浪人在撒野,都不敢靠前,也有掩在人群里的,骂日本人,还有一些人,涌向湖边,欲救水里的男子,多亏旁边一只船划过来,拽起那个男子,送到岸边。小媳妇抱住奄奄一息的丈夫,泣不成声。没想到,日本浪人兽性发作,又过来,还想拽小媳妇,人们愤怒,大喊,大骂着日本人。这时,两个警察过来,好多人对警察述说事情经过,警察也不敢惹日本浪人,遇到事,又不能不管,硬着头皮,来到日本浪人面前,还没等说话,就被浪人围住,打得鼻青脸肿,连挡带退,挣脱出来,撒腿就跑,衣服被撕破了,帽子也被打飞了,好个狼狈。四个浪人,打得性起,不依不饶,在后面追赶,因酒喝得多,脚步踉跄,东倒西歪,追不上警察,拿行人出气,抡起酒瓶子胡乱飞摔,有的人躲闪不及,莫名其妙地被打得头破血流,一时间,人们惊恐四散,大人喊,孩子叫,不少摊床挤翻了,东西滚落,一片狼藉。

恰在此时,十几个荷枪实弹的满军士兵,戴着袖标,列队走来,他们是卫队团派到庙会执勤的,队前是个排长,姓罗。面色黑红,岁数不小,一看就是个老兵。

两个警察丢盔弃甲迎面跑过来,见到罗排长,连呼救命。

罗排长见警察求救,感到奇怪,又见前面混乱不堪,忙问是怎么回事,警察气喘吁吁,把发生的事儿大致讲了一下,罗排长脾气也是火爆,挥手搧了警察一个嘴巴:

“妈拉巴子,你身上背的匣子枪是干啥的?咋不开枪镇乎镇乎他们?”

警察哭丧脸:“哎呀,我的老总啊,他们是日本人,我敢开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