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5/8页)

(14)是俺这里的人看惯了,也惯许是浮戏山的景致太多了,都没把山寨当回事儿。”

“都有啥景致?”张淑珍学着河南话问。

“景致可多了,有个民谣是自咤(15)唱的。”赵石头润了润喉咙,小声唱道:“‘浮戏山神仙管,神有108位,峰有108座,洞有108条,庙有108个,泉有108眼,树有108种,鸟有108……’”

“都是108啊。”张淑珍不等赵石头唱完就笑着插话问。

“民谣是这么唱的,谁也没考证。”赵石头回答说,“不过,皮司令在这建根据地时,考察地形,数过这山峰,还真是108座。那庙啊,可就多了,有二百多个呢。”

“这里一定是个风水宝地。”李秀娟接过话茬儿说,“和尚道士选址建庙很讲究的。我真想在这里多待几天再走。”

“留点儿遗憾吧。”赵石头笑着说,“等仗打完了,我给你们当向导,这里的寺庙我几乎都去过。”

“到那时,我就住在这里不走了。”张淑珍接着说。

“你也想当神仙啊?”刘红云接过张淑珍的话茬儿说。

“是啊,等仗打完了,我就住在这里,当第109个神仙,逍遥逍遥。”张淑珍说。

“你呀,当尼姑还差不多。”李秀娟也找到了挖苦张淑珍的机会,笑着说。

“不管是当神仙还是当尼姑,我呀,是非回来看看不可。这次看不上太遗憾了。”张淑珍说。看来,她对李秀娟的反唇相讥并不在意。

“听,水声多大啊,像敲鼓似的。”刘红云说,“我们路过瀑布吗?”

“不路过,瀑布在山那边哩。”赵石头回过头冲刘红云指了指山体说。

“在山那边都这么大声啊!”刘红云感叹道。

“是从那个山口传来的。”赵石头指着山沟对面黑乎乎的山口说。

“看不见太遗憾了!唉——”李秀娟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众人都不作声了。他们默默地向前走,那瀑布的水声慢慢地小了,最后只剩下了山涧小河的流水声,“哗哗啦啦”“叮咚叮咚”变换着。赵石头听着几位女人的脚步声和衣服摩擦的“哧啦”声也感觉到了压抑,就先咳了一声,然后说:“其实啊,咱们走这边的风景也很好。”他看了看大家,没一个人接话,就继续说:“区政府那地方叫亚沟,你们都看到了,就像小江南似的。可以说是北方的水乡吧?村里的人家家都养鸭子,卖鸭娃儿,所以,人们也称亚沟叫鸭娃儿沟。亚沟的地形又像把罗圈椅,所以人们又叫它椅子圈。

“刚才,我们听到瀑布声的那个山口,叫楝树口,那棵大楝树传说有一万多年了,五个人都抱不住。晚上看不清,白天看,大楝树的树枝都把整个山口遮住了,麻利(16)点儿的人爬到树上,能从山这边爬到山那边。大楝树下还有个大石头,就像一只青蛙扬着头要向前边跳一样,所以人们叫它蛤蟆石。

“我们前边这个村叫杨树沟,原名叫养驿沟,是当年乾隆皇帝在这养驿马的地方。杨树沟右边那个山凹叫皇姑峪,是当年皇姑住的地方。咱们下边这条河叫响泉河,你们仔细听听,前面有没有流水的叮咚声。”

赵石头停住了说话,也认真地听了会儿那流水的“叮咚”声,见大家都不说话,就又干咳一声,说:“听见了吧?那是鸽子窑和牙猪泉的泉水从山缝里流出来的声音,所以人们就把这两股泉水汇成的河叫作响泉河了。这河对面那座山,叫猴驼腰,山腰的山洞里住着很多猴子。还有十八盘,上山得绕十八个弯,也叫十八扭、十八板,山坡虽然陡,风景可好了。”

“别说了,再说,我真不想走了。”张淑珍说。

“不想走你就留下,找个好男人嫁了。”刘红云笑着说。

“我是真不想走了。”张淑珍叹了口气说,“太美了。别说找个好男人嫁了,就是死到这儿也心满意足了。”

“乌鸦嘴。”李秀娟回头冲张淑珍丢了一句。

“好了,都不说了,咱们接着认识。”赵石头见她们又要“搭台唱戏”,就急忙岔开话题说:“第一位叫李秀娟,正定人,太行部队医院的医生。第二位,张淑珍,石家庄的,太行部队医院的护士长。对吧?”

赵石头见没人理他,就向一侧跨一步,让过刘红云说:“您,第三位,我看您挺有思想的,介绍一下吧。”

“是挺漂亮的吧?”张淑珍回过头来与赵石头开玩笑说。赵石头没搭话,刘红云正好走上前推了张淑珍一把说:“去你的!”

张淑珍打了个趔趄。赵石头看在眼里,急忙说:“路不好,别打闹。”接着,又缓和口气说:“刘红云,你介绍吧。”

“哎,你咋知道她叫刘红云了?”张淑珍又回过头来疑惑地问赵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