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1566—1573年(第40/70页)
沃尔辛厄姆伸手和她相握。“姑娘勇气可嘉,请再接再厉。”
沃尔辛厄姆随即进了隔壁房间,内德引西尔维来到楼上,看样子这里既是更衣室,也兼作书房,文具都摆在书桌上。内德说:“国王宣布了大婚日期。”
至于是哪一场大婚,西尔维不问也知道。“天大的喜讯!看样子这份赦令不会白费了!”
内德手一扬,警告说:“毕竟还没到呢。日子定在八月十八。”
“真想马上告诉母亲。”
“请坐吧。”
西尔维坐下了:“我也有个消息,您或者有兴趣听一听。您可听过一个人,叫作皮埃尔·奥芒德·德吉斯的?”
“当然知道。为什么问起此人?”
“今天早上,有个叫作让·英吉利的英格兰天主教司铎去见过他。”
“你有心了。我的确有兴趣。”
“我从他门前经过,正巧那个司铎出门来,让我瞧见了。”
“样貌打扮如何?”
“他穿着法衣,挂着木十字架。个子比常人高一些,除此以外,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我也只是瞥了一眼。”
“要是下次见到,还认得出来吗?”
“应该认得。”
“谢谢你告诉我。你果然消息灵通。你又怎么会认得皮埃尔·奥芒德?”
这就要说起痛苦的往事。西尔维对内德了解尚浅,只一句带过:“说来话长。”接着岔开话题问,“尊夫人也在巴黎吗?”
“我尚未娶亲。”
西尔维露出诧异之色。
“我原本有一个心上人,在我的故乡王桥。”
“莫不是小像上那一位?”
内德显然吃了一惊,好像料想不到西尔维能看见镜子旁的画像,猜中他的心思。“不错,不过她已经嫁人了。”
“真可惜。”
“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多久?”
“十四年。”
西尔维想问“可您还留着她的小像?”她忍着没说,伸手打开挎包,拿出两本书,说道:“普通印本物有所值,译文流畅,字迹清晰,要是家里出不起高价,再划算不过。”她接着打开印制精美的那一本,这才是她想让内德买下的。“这一本则叫人爱不释手,可谓表里如一,不愧是承载上帝圣言之书。”内德叫她很有好感,但这笔钱还是得赚;她经验老到,明白要说动买主,就要让他相信这本昂贵的书能彰显身份,让他人另眼相看。
内德为人谦和,但也被她说动,买下了这本价格不菲的《圣经》。
她算好价钱,内德付了账,送她走到大门口,问道:“贵店开在哪里?也许哪天我会去拜会。”
“塞尔庞特街。我们母女俩不胜欣喜,”这是真心话,“再会。”
她推着空车回家,轻松又快活。信奉天主教的公主就要在巴黎和新教徒国王举行大婚!提心吊胆的日子也许真的要结束了。
除此之外,她又多了一个买家,做了一笔好买卖。内德的里弗赫金币在她的口袋里叮当作响。
他真和气。他真的会到店里来吗?他对画像里的那个姑娘可还念念不忘?毕竟他把小像珍藏了这么些年。
她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母亲公主大婚的消息。至于内德,她不晓得该如何开口。母女俩这些年来患难与共,因此无话不谈,西尔维很少有什么事想瞒着母亲。可这一次,连她自己也说不清自己的心思。
她回到家,把推车收在后院棚子里,接着迈进门,喊了一声“我回来了”,接着走进店里。母亲刚送走一个客人,回头瞧着她,说道:“老天,瞧你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莫不是遇见了意中人?”
十八
巴尼·威拉德乘着爱丽丝号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北岸的无名小镇,在海湾停船下锚。他是为贝拉而来。
他不敢把船拴在突堤码头,要是岸上有人图谋不轨,轻而易举就能登上船。他把右舷火炮一律对准那间珊瑚灰岩砌成的小宅子;快十年了,这里还是只有这么一座显眼的建筑。至于左舷火炮,则刚好对着海上,以防有船只靠近。
巴尼以为得小心为上。其实不见得会有什么麻烦。
爱丽丝号是一艘三桅商船,船体长九十英尺,重一百六十吨。巴尼买下船后翻修过,艏楼艉楼都减了高度,又装了十六门长管“寇非林”炮,这是一种中等重量的加农炮,用的是十八磅弹。寇非林炮管长十五英尺,是他精心挑选的;船体最宽处才三十英尺,因此火炮在炮甲板上交错排列,以免后坐时发生碰撞。长管炮射程远,也容易瞄准,根据以往经验,巴尼知道要想击败威力十足的西班牙盖伦船,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敌船尚未接近先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