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从罗斯到俄罗斯(第3/3页)
除了那位从拜占庭娶过来的妻子,弗拉基米尔遣散了其他的妻妾。更有意思的是弗拉基米尔还废除了死刑。他在好几座城市都建起了学校,每年还会拨出一部分税收收入用来发放救济。
从弗拉基米尔的子女身上就可以看出,当初他努力发展教育是个很成功的举措。弗拉基米尔曾有过很多妻妾,她们给他生了很多小公主,后来弗拉基米尔把这些公主都嫁给了欧洲的君王。公主们都远嫁国外了,罗斯国内一些抱负远大的男子对此很不满,他们抱怨除了公主,国内没有女子配做自己的新娘,“基辅的公主们都嫁给了欧洲的君王”。这些公主之所以如此迷人,部分原因是她们都博学多识。弗拉基米尔的女儿安娜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亨利一世,她深谙宫廷政治,后来在儿子腓力执政期间还临朝摄政。有一部文书是安娜摄政期间留传下来的,文书上有很多当时惯用的标记。这说明当时的法国贵族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有一张牛皮纸上却留有安娜的亲笔签名,写的是“安娜皇后”几个字,用西里尔字母写成,笔画娟秀端正。
罗斯人并没有完全摒弃维京人的传统,但在宗教方面,弗拉基米尔却一心想要把基辅变成一座信仰基督教的城市,他不允许臣民信仰别的宗教。回到都城后,弗拉基米尔首先拆除了自己当初建的神庙,用马匹拖着雷神托尔的雕像,扔进当初发生过部落大战的第聂伯河中。之后弗拉基米尔命令全城百姓在第聂伯河集体受洗,不参与的人将受到严惩。
在之前异教庙宇的废墟上,弗拉基米尔仿照君士坦丁堡教堂的模样建起了一座大教堂;根据自己在受洗时所得的名字,弗拉基米尔把教堂命名为“圣巴西尔教堂”。在之后的统治中,弗拉基米尔加强完善国内的宗教体系;到他逝世的时候,罗斯国至少需要七名主教来管理国家的宗教事务。
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意义非凡,其中最深刻的影响也许就是皈依基督教后弗拉基米尔引进了西里尔字母。160当时弗拉基米尔需要一种书面文字,但维京人使用的如尼文字冗繁复杂,不太适用,所以他就引入了西里尔文字。这一举措让罗斯人有机会了解君士坦丁堡那丰富的文学底蕴,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文化联系。后来弗拉基米尔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用西里尔语在基辅颁布了第一部法典,那部法典是在拜占庭帝国法典的基础上颁布的,而不是以维京人的法典为先例的。
自然,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公国开始越来越像南部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的手工业者和艺术家纷纷涌入罗斯国,石砌建筑代替了罗斯国内的维京木屋。在弗拉基米尔的统治之下,每一座城镇都仿照君士坦丁堡建起了用砖块或大理石砌成的大门,还仿照君士坦丁堡的拱顶教堂建造了圆顶的石砌教堂。161
弗拉基米尔和其子执政期间,俄罗斯的集镇发展迅速,很快就成了拥有六万多人的城市。国内人口以斯拉夫人为主,他们不再是劫掠的对象,而成了信仰基督的子民,受到国家的保护。罗斯人还摒弃了维京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而以农业为主;在军事方面,骑兵作战代替了盾牌战。
罗斯人同维京人之间在情感上仍有一定的联系——弗拉基米尔和他的儿子都将维京海盗王尊为领主162,但他们开始觉得自己与维京人不同。罗斯人不再使用古诺尔斯语,甚至不再用维京人的名字。同时,他们开始不再把瑞典人当成自己的盟友,而是当成贸易对手来看。163
弗拉基米尔逝世后的100年里,维京人在罗斯留下的影响几乎消失殆尽。虽然最初是维京人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即罗斯公国,但实际上他们在东部地区留下的影响就只体现在“俄罗斯”这个国名上。此外,乌克兰国旗上还印有盾徽的图案,这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的国家标志。受东罗马帝国文化的影响,维京人在罗斯国的影响慢慢消失。1472年,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嫁给了伊凡大帝,标志着维京文化在罗斯国的彻底消亡。
罗斯人慢慢被斯拉夫人同化,同时他们也给斯拉夫人带来了诸多改变。罗斯人在斯拉夫世界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也是第一个长期存在的王朝政权。斯拉夫世界曾长期动荡不安,是罗斯人将这块区域变得具有秩序,这为将来斯拉夫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与庞大的斯拉夫人口相比,罗斯国内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只占了一小部分,因此我们会觉得维京人在罗斯国的影响自然很快就会消失。这的确是维京文化在罗斯国内消失的部分原因,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弗拉基米尔统治期间,维京世界也在经历风起云涌的变化。曾经到处探险、四处劫掠的海盗生活已经结束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进入了王朝统治的封建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