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米克拉加德(第4/4页)

北欧人认黄金,只会效忠于金钱,而巴西尔就是他们最好的财主,所以维京士兵就宣誓效忠于皇帝,他们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瓦兰吉卫队”,字面意思是“立过誓的人”。147在太平年代,他们担任皇帝的近身侍卫,在有战事的时候他们就担任帝国的突击队。148瓦兰吉卫队是继古代罗马禁卫军之后皇帝的又一支主要战斗力量,他们南征北战,为皇帝开疆拓土,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从叙利亚到西西里的广阔地域。

对于雄心勃勃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来说,参加瓦兰吉卫队就是最保险的攫财方式。同皇帝签订服役协议后,他们就可以定期地得到俸禄,还可以不费心思就去遥远的地方抢劫。149同过去靠抢劫维生相比,现在通过参战他们不只可以得到更好的生计,而且利润还相当丰厚。据拜占庭史料记载,皇帝死后,瓦兰吉卫队的士兵可以得到一次去金库的权利,他们可以从金库中搬走任何自己能搬得动的东西。

接下来的几百年中,一些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有名的维京人都在瓦兰吉卫队服过兵役,包括一些挪威的国王、罗斯公国的首领、爱尔兰的贵族首领,以及来自冰岛的勇猛战士,服役期间他们不仅威望大增,还获得了大量财富。

那些后来改行了的士兵也把在南部服役看成自己最卓著的成就,打过一次胜仗就能让这些人威望大增,妇孺皆知。以博利·波兰森(Bolli Bollason)为例,他是冰岛《拉克斯达拉萨迦》中的一位主人公,书中写到他从希腊胜利归来后,看起来就像神话传说中的美男子阿多尼斯(Adonis)。无论他和士兵们在哪儿过夜,“女人一看到他们就忘了一切,只是呆呆地望着博利和他的同伴;连他们身上穿的华丽服饰也让这些女人着迷”。

在拜占庭帝国各地都有维京人留下的痕迹: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Piraeus)港口,有一座守护港口的大理石狮,维京人在石狮上刻下了如尼文字;在圣索非亚大教堂,二楼阳台的栏杆上也刻有如尼文字,可能也是哪两个无聊的维京士兵干的。

在这些如尼石刻文中有的还提到了士兵的俸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还有很多石头,上面刻着“战死在希腊的烈士”。还有些士兵选择定居在南部,因为他们发现与北欧相比,南部的气候更为温暖,生活更加舒适宜人。这样,大量“扛着战斧的野蛮人”就作为雇佣兵在君士坦丁堡安顿下来了,王位传到谁手中,他们就为谁效忠。在巴西尔逝世1000多年以后,有一位叫安娜·科穆宁娜(Anna Comnena)的帝国公主曾写道:“瓦兰吉卫队肩负利剑,他们把效忠皇帝、保卫手下看成是一种家族传统,是一项神圣的职责,代代传承。”

然而,过了很久之后,瓦兰吉卫队发生了变化。1066年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北欧人的奴役,纷纷逃到君士坦丁堡来做雇佣兵,卫队中的维京士兵数量渐渐减少。到了14世纪初,卫队中几乎不再有维京士兵了。150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变化,那就是罗斯人自身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摒弃了过去半游牧式的以抢劫为生的生活方式,开始过起了在某座要塞城市安定下来的生活。虽然罗斯人仍认为自己是维京人,或者至少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后裔,但一些全新的东西开始崭露头角了,罗斯人渐渐成了俄罗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