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米克拉加德(第2/4页)

这次胜利之后,那位传说中的罗斯人留里克便从历史上隐身了。他曾建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或者至少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很可能就是各个俄罗斯王朝的前身。因为在接下来的700多年间,俄罗斯的很多沙皇都自称为留里克的后裔,借此宣扬自己的声誉。140

自留里克之后,罗斯人的都城就不在诺夫哥罗德了。留里克的继任者海尔基把都城迁到了基辅,他被誉为“伟大的罗斯王子”。141继位的头几年,海尔基主要致力于加强自己的统治。他把自己的疆域向南推进,还控制了第聂伯河沿岸一些繁华的贸易城市。

到了907年,海尔基觉得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了,认为可以开始发动自己统治期间最大规模的战役了,即进攻君士坦丁堡。同前一次探索性的进攻不同,这次罗斯人在海尔基大公的全力支持下对君士坦丁堡展开了全面进攻。142海尔基仔细地研究了拜占庭帝国海军的出没路线,巧妙地避开了帝国海军,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安然抵达了君士坦丁堡城郊。在拜占庭帝国的海港入口,拴着一条巨大的铁链,海尔基的船队无法从这里驶过,他便带领军队从陆上绕行,然后用2000只独木舟把军队摆渡到了君士坦丁堡北侧。

如果说君士坦丁堡城墙上也有防守漏洞的地方的话,那就是东北侧的城墙了,因为这一侧的城墙临山谷而建。海尔基把军队带到东北侧的城墙下,然后厚颜无耻地把自己的盾牌挂到了城墙上,静待帝国军队的出现;他要上演一出“虚张声势”的大把戏。海尔基并没有愚蠢到认为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自己的军队可以攻破全欧洲最牢固的城墙。之前留里克的行为证明了罗斯人有能力指挥一支强大的舰队,而海尔基则证明了一支军队在自己的指挥下可以发挥多大的力量。

海尔基真正想要的就是同拜占庭帝国缔结正式条约,让罗斯国的商人在君士坦丁堡取得有利的地位;而拜占庭帝国政府则认为,如果因为拒绝海尔基的要求而卷入战争的话太不划算。所以两国之间便缔结了和约,和约就罗斯商人如何在君士坦丁堡经商做了详细规定。罗斯人在君士坦丁堡享有极大的特权,虽然他们可以出售的东西会受到帝国的严格控制,但他们在某些方面不用纳税,不用上交关税。拜占庭帝国甚至允许罗斯人进出君士坦丁堡城内的浴池。更重要的是,罗斯人还有机会在帝国担任雇佣兵。

君士坦丁堡成了罗斯人在东方的主要据点,他们发现在中世纪的欧洲,只有拜占庭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为雇佣兵定期发放酬金,而且他们还发现雇佣兵这份职业的薪水非常丰厚。拜占庭有好几个皇帝都雇用过维京人——包括罗斯人和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过来的新兵——这些雇佣兵给帝王们帮了很大的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皇帝就是尼斯福鲁斯·福卡斯(Nicephorus Phocas)。961年,尼斯福鲁斯发动战争,要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克里特岛。在他之前拜占庭帝国已经为夺回克里特岛发动过三次战争,但结果都遭到惨败。尼斯福鲁斯曾是一名很有谋略的指挥官,到了他的时代,他带着声名赫赫的维京人一起出征。到了战场,尼斯福鲁斯指挥维京士兵冲上海滩,维京士兵的出现让克里特岛上的守卫者闻风丧胆,此后他们甚至拒绝走上疆场同维京士兵作战。经过9个月的围攻,尼斯福鲁斯最终攻破了克里特的都城。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说拜占庭和基辅之间是和平相处的。通过907年缔结的条约,罗斯人认识到如果每隔几年发动一次侵略的话,他们就能同拜占庭缔结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条约。在海尔基之后,他的继承人英格瓦——更以其斯拉夫语名字“伊戈尔”(Igor)而著称——分别于941年和944年向君士坦丁堡发动了两次进攻。

在这两次进攻中,罗斯人都损伤惨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有一种叫作“希腊火”的神秘武器。希腊火是一种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的液态燃烧剂,触物即燃。拜占庭自7世纪发明这种武器后,就对希腊火的制造方法严加保密。143有关拜占庭对制造希腊火的叙述,最详细的记载要数“智者”利奥六世(Leo the Wise)的简单描述了,他说希腊火“是用雷电制成的火”。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的儿子们曾在袭击穆斯林治理下的西班牙地区——安达卢西亚时,遇到过希腊火,不过他们遇到的这种希腊火远没有真正的希腊火的威力。拜占庭人把希腊火装在土质的烧瓶中,然后抛掷到敌军的船上,掷出的烧瓶摔碎后,甲板上便燃起熊熊大火。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船头架上喷火器,用喷火器朝着敌军的船只喷射希腊火。因为希腊火的主要原料是石脑油,所以遇水会烧得更旺。在海平面上,火势迅速蔓延,烧死了那些跳入水中准备泅水逃生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