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克朗塔夫之战(第3/3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克朗塔夫战役是一场胜利代价太高的战役。布里安统一爱尔兰的梦想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湮灭。他的小儿子继承了“帝国”,但是缺乏他父亲那样的人格魅力,无法牢牢掌控这份基业。几年之后,他能控制的范围仅仅限于原来的米斯王国的领地,而且领地内爆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梅尔·塞克纳尔重新夺回了至尊王的头衔。对于那些历经数代更替的人而言,布里安统治的几十年,仿佛是场镜花水月。最开始时,梅尔是至尊王,西特里克统治着都柏林。如今,随着布里安的逝去,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尽管在接下来的150年内,都柏林依然处在维京人的统治之下,但是其地位已大不如前,成了近邻伦斯特王国的附属。不管怎样,都柏林再也不是纯粹的维京人的国度,距离它被完全同化已然不远。1171年,亨利二世率领英军入侵爱尔兰,杀掉了都柏林的最后一任国王——阿斯卡麦克·拉格纳(Ascall mac Ragnaill)。

维京人在爱尔兰留下了毁誉参半的遗产,他们建立了岛上最早的一批商业城市——都柏林、科克、利默里克、韦克斯福德、沃特福德,但是他们同样是声名狼藉的掠夺者,因为他们破坏了爱尔兰文化,而爱尔兰文化当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79修道院和教堂遭到掠夺,人们的家园遭到破坏,无数的无辜民众被杀害或是沦为奴隶。

后面这条罪责导致大多数人如今对维京人仍然存有偏见。尽管爱尔兰早在维京人抵达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度——圣帕特里克就曾被爱尔兰的奴隶贩子所抓获,但是到8世纪时,奴隶制度已在爱尔兰消失,维京人后来又重新引入了它。最初维京人都是把奴隶或者俘虏运回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者将他们放到伊斯兰世界的市场中出售,后来逐渐将他们留在爱尔兰,让他们为自己服务。爱尔兰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格侮辱,因此为了报复维京人,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奴隶交易,不过只是使用被捕的维京人。不久之后,拥有奴隶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维京人退走之后,当地的爱尔兰人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教会引用圣帕特里克的言论,严厉地斥责了这种行为,圣帕特里克的亲身经历使他清楚地知道奴隶制度的邪恶之处。但是不管怎样,奴隶贸易还是在不断扩大。以至于1171年英军对爱尔兰的入侵,拉开了长达数个世纪的爱尔兰反抗英格兰统治的运动——一位爱尔兰的宗教领袖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诅咒,是上帝派遣英格兰人来终结爱尔兰的奴隶贸易。

维京人留在爱尔兰的真正遗产是都柏林。西特里克时代之后,都柏林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其作为贸易中心的地位在不断提升。都柏林因奢侈品贸易而享有盛名,成了黄金、白银、武器、丝绸和马匹等商品的国际集散中心。维京人最先把金属货币引入了爱尔兰80,并对岛上的商人进行了最早的阶级划分。在维京人的统治下,都柏林成了欧洲利润最高的贸易港口81,连接着维京世界的伟大贸易航线。

它之所以没有成为某个维京王国的首都,是因为维京人的社会结构与爱尔兰人的一样,都是部落制。维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无与伦比的适应性,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他们定居的土地上,他们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适应性。他们通常会向以前的国家学习,试图在现有的政治秩序之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国度。他们曾在英格兰建立了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政府,但是阿尔弗雷德及其子孙太过强大,不允许一个维京王国在此落地生根。在爱尔兰,他们却面临着相反的问题。这里只有尚未成熟的社会群落和诸多小国的领主。爱尔兰的政权不断更迭,都柏林也只是个势力极小的参与者。

但是,如果英格兰过于强大,爱尔兰过于混乱,就无法满足建立一个永久国家的条件,那么法国似乎成了最佳的选择。加洛林帝国为维京人提供了丰饶的土地。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维京人建立强大的国家提供了模板,而腐朽的君主制度又使得维京人在此所向无敌。万事俱备,只差一位愿意定居国外的海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