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二次革命”的必然性及意义所在(第8/8页)
[171]《致上海黄克强先生电》(4月28日),1913年油印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藏,第174函。
[172]《致袁世凯电》(1913年4月29日),《黄兴集》,第322页。
[173]《论宋案宜速解决》,《顺天时报》1913年5月2日,第2页。
[174]《许世英致黄克强电》,罗家伦主编《宋教仁被刺及袁世凯违法大借款史料》,第142—143页。
[175]良心:《呜呼,国民党之自杀政策》,1913年油印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藏,第174函。
[176]冰译:《政治与法律》(《大陆报》总撰述米勒君著),《亚细亚日报》1913年5月3日,第6页。
[177]微中:《论国民党之藉端造乱》,《亚细亚日报》1913年5月11日,第1页。
[178]《应夔丞致赵秉钧密电》(1913年2月2日),见《宋案证据之披露》,《民立报临时增刊》1913年4月27日,第2页。
[179]血儿:《驳赵秉钧之通电·铁证如山尚可掩饰耶》(五续),《民立报》1913年5月7日,第2页。
[180]黄远庸:《春云再展之政局》(1913年4月2日),《远生遗著》卷3,第95页;黄远庸:《最近之大势》(1913年5月27日),《远生遗著》卷3,第119页。
[181]《黄兴复黎元洪主张法律解决电》(1913年5月13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345页。
[182]李书城:《辛亥前后黄克强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206—207页。
[183]谭人凤:《石叟牌词》,第131页。
[184]周震麟:《关于黄兴、华兴会和辛亥革命后的孙黄关系》,《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338页;柏文蔚:《五十年经历》,《近代史资料》总40号,中华书局,1979,第30—31页。
[185]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编《赵凤昌藏札》(1),第10—14页;《张季直致王铁珊孙少侯书》(5月14日),《大公报》1913年5月28日,第2张第2页。
[186]《查办国报之命令》,《民主报》1913年4月15日,第3页。
[187]《北京电报》,《民立报》1913年5月21日,第6页。
[188]《孙中山致黄兴书》(1914年5月29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832页。
[189]《孙中山致黄兴书》(1915年5月29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839页。
[190]《陈其美致黄兴书》(1915年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836—837页。
[191]谭人凤:《石叟牌词》,第131页。
[192]唐德刚:《袁氏当国》,第70页。
[193]袁伟时:《“二次革命”使中国走上歪路》,“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194]《国民党欢迎会记·章太炎先生演说辞》,徐血儿等编《宋教仁血案》,第362页。
[195]杨天宏:《二次革命开启“不断革命”的不归路》,“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196]章开沅:《一场孤立的“冒险之战”》,“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197]杨天石:《二次革命:仓促上阵的早产革命》,“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198]《陈其美致黄兴书》(1915年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837页。
[199]《国民党欢迎会记·章太炎先生演说辞》,徐血儿等编《宋教仁血案》,第362页。
[200]宗良:《二次革命声中之冷眼观》(1913年6月1日),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372页。
[201]《孙中山致黄兴书》(1915年),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第839页。
[202]袁伟时:《“二次革命”使中国走上歪路》,“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203]张华腾:《二次革命:一场可疑的讨伐》,“新浪网历史频道”《一个共和国的破灭——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一百周年特别专题》。
[204]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48年再版,第4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