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戏诸侯(第7/15页)

秦仲只想到这么多年来,犬戎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便宜,却没有想到,犬戎的力量其实很雄厚。如果不雄厚,他们敢跟大周帝国叫板吗?他们没有从秦地那里讨到便宜,一来是他确实有水平,二来是他采取守势,守得没有漏洞,这才保住了他的地皮不受损害。而且,在交手中,他除了能自保之外,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

综上所述,秦仲现在的实力只能勉强自保,别的动作是一点不能做的。

但人的头脑一发热,往往想不了那么多,满脑子都是胜利两个字,就跟那些彩民一样,两块钱一放了,头脑里就全是五百万一样。

秦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带着部队就冲了出去。

结果打了个大败仗。而且这败仗败得很彻底,连他自己也被犬戎毫不客气地干掉。

对于秦仲而言,一战而死,这个霉运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可对于他的子孙来说,却是个良好的开头,为秦国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秦仲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就是秦庄公,成为了他的合法继承人。

姬静知道秦仲光荣牺牲之后,并没有叫停对犬戎的战斗,反正死的不是他的老爸,死的是庄公的老爹。他看到秦庄公兄弟个个咬牙切齿,大喊大叫要报仇,而且五个弟兄都长得很猛很牛,比他们的老爸更好利用,因此就给了他们七千兵,叫庄公带着这七千兵继承老爸的遗志,继续跟犬戎死磕到底。

五个兄弟之前虽然大喊大叫,不为老爸报仇,决定不洗脚睡觉,但手中没兵,只是在那里光喊不练,这时突然得到七千部队,马上就投入战斗。

这五个兄弟果然比他们的老爸牛多了,带着部队就冲杀过去。犬戎们长期以来都很牛,连大周都不放在眼里,再加上前段时间又刚搞定了秦仲这块硬骨头,以为敌人再没什么牛人了,只等自己再冲上一步,就可以把秦地又划到自己的名下,接着向周的地盘进军。现在之所以没有马上进军,是因为要庆祝一下伟大的胜利。哪想到秦庄公兄弟会突然满脸横肉地杀了上来,而且声势还很浩大,杀得很猛,犬戎被打了个大败。

秦庄公还没有完,继续大打下去,连嬴成后代丢失的犬丘也收复了。

这次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史书上没有描写。但诗经里那首《采薇》写的就是这场战斗。你想想,如果这场战斗很平常,这首诗能流传下来吗?

姬静接到报告,当然很高兴,马上下令,把原来大骆的地盘也就是犬丘一带地区,都送给秦庄公,还封秦庄公为西陲大夫,以后好好给我在伟大周朝的西部站岗放哨。

于是,秦的地皮马上扩大了好几倍。

姬静也跟很多老大一样,执政的前段时期做得很不错,是个优秀的领导,可到了晚年,也不断地犯错误。

他在位时,连续打了很多仗,而且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让那些诸侯都把翘起的尾巴夹了起来,于是他认为自己厉害了,可以牛一牛了。后来历史多次证明,谁要有这个牛一牛的思想,事情就会坚决往坏的方向发展,他所做出来的动作都是难看的动作。

姬静的第一个坏动作就是武断地干涉了鲁国的接班人问题。本来,按照当时的惯例,某个诸侯国的老大死了,他的长子就是他的接班人,谁也动不了。本来这个惯例也不是什么好的惯例,但大家都认可了,你要是改动它,大家就不爽。

可姬静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一点不为人家的心情着想。他认为鲁懿公的那个小儿子更乖一点,更帅一点,更可爱一点,就要求鲁国让这个小帅哥当一把手。鲁国的高层不同意,硬是坚持原则,不理姬静的指示。

姬静就生气了,大手一挥,大军开过去,谁不听就抓谁,看是你的嘴皮硬,还是老子的刀口利,看是你的原则有用,还是老子的枪杆子有威力。

鲁国高层看到大军杀了过来,果然集体失语,那个小儿子顺利当上了国君,成了鲁孝公,从这个谥号看,这哥们儿还算是个不错的人。大家看到姬静这么大力破坏规则,心里就不爽了,诸侯们又开始在心里对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姬静对这些抵触情绪一点不知道,觉得自己越来越牛了,反正一个领导人就应当说话算话,不能老听人家那一套。什么事都听那几个老头子的话,这大王跟个传声筒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姬静对自己的思维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更新,谁要是敢于得罪他,他就敢于杀掉谁。

到了这个时候,姬静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昏君。

昏君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最容易听信某个小人的话,然后制造冤假错案,杀害无辜。

姬静跟很多古代的国王一样,除了有个王后之外,宫里还有很多合法的二奶。这些二奶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个个年轻粉嫩。姬静也跟很多男人一样,年纪一上去,性功能就降低下来。这些粉嫩的二奶一年到头看不到姬静一次,心里的那个想法自然会多起来,自然就会想办法找个帅哥过来解决一下这个需要。当时,姬静手下有一个帅哥叫杜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