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火戏诸侯(第6/15页)

你想想,一天到晚连话也不能说,紧闭鸟嘴,心里不堵才怪。最后大家堵得实在不行,不让我们动口,我们只有动手了,终于发出愤怒的吼声,举着锄头,高喊口号:“还我说话权利!”

这时,姬胡还不知道国都闹事了,正带着大家出北门去打猎,说要打几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来下酒。

国人们知道之后,马上跑到北门那里,高喊口号。

姬胡一看,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还真多,而且直接就大喊大叫要打倒他,当然很生气。

周王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当然不是群众的后果很严重,而是他的后果很严重。

姬胡叫主管社会稳定的荣夷公过去平息这个事件。哪知道,荣同志还没有动手,就给那群国人干掉,当场丢了脑袋。

姬胡这才知道问题已经严重了,终于取消了打猎项目,夹着尾巴逃跑了。而且这一逃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哥们儿是中国第一位被群体暴力事件赶下台的国家元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那是想有多坏就有多坏,似乎周朝就是坏在他手里的。

不过,这家伙的武功还是不错的。他上台的时候,国力弱得要命,淮夷的势力已经逼到洛邑,他派兵过去来个自卫反击,居然搞不定。几年之后,他再派兵攻打淮夷,终于把淮夷打了个大败,而且战果十分辉煌,意义十分重大。当时的楚国国君熊渠比谁都牛,觉得自己的国土面积已经很大了,势力已经很强悍了,只当个地方诸侯实在太不匹配了,就称起王来。而且,他不是自己称王,而是让他的几个儿子称王。后来大概看到姬胡突然发飙来,就怕自己再这么玩下去,玩不过姬胡,赶快宣布丢掉“王”字号,回归大周公司旗下。你想想,熊渠当初敢于牛哄哄地称王,手中的力量肯定十分雄厚。如果姬胡没有两把刷子,能让这样的猛人老实吗?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姬胡成了史上有名的暴君,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骂了又骂,在史书上一直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但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良分子,谁也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来,司马迁也只是以“行暴虐侈傲”几个字概括了一下,并没有罗列出姬胡的坏事迹来。唯一确凿的证据,也只是那个“弭谤事件”。如果他真的那么凶残,一个简单的群体暴力事件就能把他轻易地拉下马吗?我认为,主要是他在实行“专利”政策时,得罪了一大批老臣,触及了一大批传统贵族利益,最后这些人就成了他的反对派,先到处传播不利于他的言论,大力开展破坏姬胡形象的工作。而且这个反对派的核心人物就是失去了传统权力的召公。否则,他的诗里为什么老是在埋怨姬胡不用旧臣。当然,召公开始时,也只是想制造舆论,欲以此迫使姬胡重新起用他们这些传统的既得利益者,哪知,后来事情闹大了,自己也控制不了局面,最后不得不付出让儿子丢脑袋的代价。

不管如何,在这个事件中,姬胡是倒了大霉,召公虽然最后抢回了权力,但儿子却掉了脑袋,也归于倒霉系列人物。

不过,秦仲却很不错。他不但成为秦嬴的当家人,而且他的本家政敌也给犬戎灭掉了。他接过老爸大印的第三年,犬戎就把原来那个嬴成的后代搞定了。于是犬丘一带变成了犬戎的地盘,也为后来秦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史书上虽然没有直接讲到秦仲这段时间的表现如何,但比他势力大得多的犬丘已被犬戎搞定,而他的地盘却还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就充分说明了秦仲当时还是很牛的。

姬胡玩完之后,姬静在召公他们的支持下当上了周王,是为周宣王。这哥们儿虽然是姬胡的继承人,但水平比他的老爸高多了,只几年时间,就让大周有了中兴的气象。

姬静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些年来老是欺负大周的犬戎等几个少数民族集团收拾一顿。他很快发现秦仲是个人才,马上就让人把一颗大夫的印交给秦仲,说,现在提拔你当大夫,不过,你得把犬戎搞定。

秦仲一听,可以当大夫了,要是再立一点功,就可以成为跟齐、楚他们一样的诸侯了。当场高兴得要死,带着部队就向犬戎的地盘杀过去。

秦仲当这个秦地的家已经二十三年了,这么多年来,跟犬戎的交道打得很多。犬戎虽然很黄很暴力,但也没在他的地盘里讨到什么便宜。虽然他的族兄弟丢了犬丘地盘,同时丢了脑袋,但也只是他们实在太菜了,除了跟他爷爷抢利益、争好处有水平外,其他水平都等于零,这才被那一群没有文化的军队打死。

他这么一想,脑子就发热起来。

像历史上所有的军事指挥员一样,脑子一发热,就容易晕菜,而在战争时期发生脑子晕菜事故,后果是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