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威制回鹘(第7/8页)

特勒遏捻登上汗位以来,投靠奚族酋长石舍朗。次年宣宗李忱即位后,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接连出兵北上,大破始终收留回鹘残部的奚族部落。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奚族部落被唐军打散,特勒遏捻再次陷入无所归依的状态,紧接着部署相继离散,最终特勒遏捻只得带着500人去投靠先前和乌介可汗闹翻室韦部族,希望室韦部族看在乌介可汗已经被杀的情面上收留自己。

当时室韦酋长正派遣使者入朝觐见宣宗李忱,在途经幽州时,张仲武得到了特勒遏捻想要前去投靠室韦的消息,于是他截住室韦使者,以交出特勒遏捻为条件,才准许其入朝觐见。

就在室韦使者将张仲武的要求刚刚汇报给酋长时,特勒遏捻便得到了消息,他闻讯大惊失色,担心室韦酋长会将自己交出去,于是连部众都没来得及通知,只带着妻儿等九个人仓皇向西逃去,其余部众知道后想要追赶已经来不及,遂被室韦酋长分为七部,并赐室韦的姓氏,这便是室韦七姓的由来。

三天后,黠戛斯派遣其宰相阿插领兵攻打室韦,尽取回鹘余众归于漠北,只有少数人逃脱后藏于山林之中,靠劫掠当地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维持生计,至此乌介可汗一系全部覆亡。

在黠戛斯攻破回鹘汗国时,西迁回鹘中的一支进入安西,其酋长厐特勒自称可汗,设牙帐于甘州,控制了当地各部族,尽管其实力并不强盛,但仍经常入朝觐见,与唐朝保持时断时续的联系。

大中十年(856年)三月,宣宗李忱一反李德裕在武宗李瀍时期极力主张剿灭回鹘的做法,在成功收复河湟地区,解除了来自吐蕃的威胁后,仍想要在西北地区扶持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进而借以稳定西北局势。相比之下,回鹘比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为密切,于是李忱决定在适当时机对安西的回鹘厐勒可汗采取羁縻策略进行册封。

十月,李忱派遣卫尉少卿王端章为使臣,赴安西招抚回鹘厐勒可汗。当王端章行至灵武时,正好与厐勒可汗派遣入朝觐见皇帝李忱的使者相遇,于是李忱正式册封厐勒可汗为怀建可汗,并让王端章迅速前往安西,向厐勒可汗递交册封的诏书。

然而王端章从灵武出发近一年后,即大中十一年(857年)十月,因为黑车子部落阻断交通,王端章无法通行,于是无功而返,王端章也因没有完成对厐勒可汗的册封任务而被贬为贺州司马。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黠戛斯曾经派使者入朝觐见,主动提出大兵讨伐回鹘,并保证让回鹘所居的安西之地尽归唐朝,结果懿宗皇帝没有同意。乾符元年(874年),僖宗皇帝应回鹘的多次册封请求,派册封使郗宗莒前往安西进行册封。不过当时正值回鹘受到吐谷浑的进攻,部众尽皆溃散,郗宗莒到达的时候已经无法找到,于是只得返回唐朝。僖宗皇帝只好让郗宗莒将册封使用的玉册和国信交给灵盐节度使唐弘夫保管,准备在回鹘国内局势稳定后再行册封。

可是就是在这次未成的册封之行后,唐朝与回鹘再也没有联系。

回鹘因为自身的内乱和唐朝不断的打击,终于彻底衰落下去,这个在安史之乱中曾经帮助唐朝收复两京的庞大汗国,就这样随风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它曾经辉煌过的土地上,取而代之的是黠戛斯部落,李瀍没有忘记在反击回鹘的过程中,黠戛斯所起的关键作用,所以在成功击退回鹘之后,如何报答黠戛斯就被提上日程。

黠戛斯之封

黠戛斯趁回鹘国内动乱,又连遭严重自然灾害侵袭,势力大为削弱之际迅速崛起,先后占领了回鹘控制下的安西、北庭各地,在回鹘故地建立起统治区域,将牙帐由睹满山(今叶塞尼河上游萨彦岭)之北迁至山南,南部与吐蕃,西南与葛逻禄相邻。

黠戛斯自从攻破回鹘,夺得太和公主而复失,便以此为契机多次向朝廷示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朝廷的来往日渐密切。

早在会昌三年(843年)三月,黠戛斯就派使者注吾合索入朝,向皇帝李瀍进献名马。当时负责接待黠戛斯使者的唐朝官员是太仆卿赵藩,在赵藩与黠戛斯使者的交往中,得知黠戛斯正在攻取安西、北庭地区,于是他向李瀍上奏,请求出师应援收复安、北庭地区,结果遭到了宰相李德裕的反对。李德裕写了封奏疏专门论述朝廷进兵安西、北庭地区的诸多困难。

应该说那个时候李德裕的反对确实有一定道理,在刚刚结束的击溃乌介可汗的军事行动中,唐朝面对已经衰弱不堪的回鹘残部,尚且显露出捉襟见肘、兵力不足,而要劳师远征安西、北庭,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因此皇帝李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