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内斗(第8/8页)

要知道,这两个人现在地位如此之高,全是因为李渊的宠爱,但是李渊死后呢?作为李渊的宠爱者,她们是强势的,但是一旦李渊死后,作为女人,她们又是弱势的。而李建成无疑会成为下一任皇帝,所以两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和李建成搞好关系,好为自己将来在后宫谋得一席之地。

相对于李元吉来讲,我倒是更倾向于在和李建成的联合中,她们是主动者。

地方粉丝

李建成同盟者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地方势力。

这也是常常被很多人忽视的一股力量,因为后来随着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李建成突然被杀死,所以其地方势力同盟者没有展现出自己突出的作用,所以这股力量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些地方势力的存在。在当时来讲,正是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给了李建成以充分的自信。

地方势力之所以对李建成如此重要,是因为后来李世民有过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就是主动撤出长安,以洛阳为根据地,进而对抗李建成。如果李世民的这个设想真的实现,那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很有可能将会升级,也就是说由内部宫廷斗争转变成公开的战争。

如果真的演变成战争,那李建成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者,一定会抄起家伙和李世民拼命。只是后来李世民放弃了退守洛阳的想法,也使这些地方势力没有了表现的机会。

关于李世民为什么会有退守洛阳的想法,我们在后边会详细讲述。

在李建成地方势力的同盟者中,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庐江王李瑗,另一个是幽州李艺。

李瑗是李渊的堂弟,时任幽州大都督,但在当时,李瑗所管辖的区域是山东地区,而实际镇守幽州的则是李艺。

这两个人都是在李建成征讨刘黑闼时,和李建成结交上的,之所以说他们是代表人物,除了他们是李建成忠实的粉丝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个人所镇守的地盘实在太过重要———都在洛阳的东部。

如果李世民后来真的退守洛阳对抗李建成,那等于将自己的后脑勺完全晾给了这两个人,他们完全可以根据形势决定什么时候拍李世民的黑砖,这对于李世民来讲无疑是很被动的。

除此之外,这些地方势力还控制着一种舆论,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需要治理的是天下,而不仅仅是宫廷内部,而要想治理好天下,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是至关重要的前提,现在这些地方势力可以为李建成大造舆论,为李建成在皇帝那里赚足了印象分,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继承者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和鄙视,都希望他在当上皇帝后,得到所有人的拥护。

所以说,地方势力的舆论绝对不可忽视。

试想,大伙都不买你的账,皇帝也是没法用你的。

即使后来这些地方势力没有表现的机会,但在玄武门事变之后,他们还是给李世民制造了一些压力,有的人图谋造反,有的人搞非暴力不合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世民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所以,在这三大同盟者中,地方势力虽然不如齐王集团、后宫势力作用那么突出,但是凭借手中有数万人马,在当时还是让李建成腰杆硬了很多,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与李世民的斗争,最多也就是导致战争的爆发,而凭借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自己将会稳操胜券。

三股势力的加盟,让李建成似乎变得无坚不摧,其实力完全超越了李世民,但是通过杨文幹造反事件,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绝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可以击败的。

于是,在杨文幹造反事件过后,李建成在逐渐稳固自身的同时,开始对李世民进行有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