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悲情英雄(第8/8页)

“兵者,诡道也!不可细说!”盛彦师说得面不改色心不跳。

不可细说?你小子忽悠我啊?好!拨给你几千人,看你怎么把李密的人头带回来,你带不回李密的人头,我就砍了你的人头!

盛彦师就这样得到了仅有的几千人马。其实,这已经足够了。

下一步,该如何对付李密呢?此时,盛彦师的逆向思维,使他果断地判断出,李密不可能去洛州。

是的,李密在洛州有什么呢?如果去洛州,他为什么又要让张善相派兵接应呢?李密现在急需的是救兵,而不是城池。答案只有一个:李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想到这里,盛彦师率领人马急速地向熊耳山飞驰而去。李密去找张善相,熊耳山是必经之路。盛彦师的设想是:在熊耳山伏击李密。

“弓弩手听令!”

“在!”

“你等埋伏在山谷高处,等李密的人马走到一半时,万箭齐发!”

“是!”

“刀盾手听令!”

“在!”

“你等随我埋伏在山谷隐蔽处,等弓箭手放完箭,尔等随我一起杀出!”

“是!”

“此战必胜!不胜则死!”

“不胜则死!”

霎时间,整个声音响彻山谷。

李密!你来吧,这里将是你的葬身之处!

最终的结局

当李密带领人马来到熊耳山谷口时,他停下了脚步。熊耳山虽不高,却很陡峭。“过了熊耳山,我们就能和张善相的人马会合了。哈哈哈!”李密终于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翻过这座山,自己还会是从前的李密,一切都可以重来。

是的,现在只有这一座山。

“弟兄们听着,再坚持一下,等过了这座山,我们就彻底地自由了!”

“誓死追随魏公!”

“好!进山!”

此刻,李密没有想到,进了这座山,他就再也不会出来。

李密的结局是悲惨的,最终被盛彦师的刀盾手砍下了脑袋,王伯当也和他一同战死。盛彦师将李密的首级送到长安,得到了李渊的重赏。

该怎么对待李密的首级呢?李渊忽然想到了李密的老部下———身在黎阳的李世。还是送到黎阳吧,相信在那里,李密一定会受到隆重的吊唁。

事实上,确实如此。出于对李密的尊重,李世按照君臣之礼,厚葬了李密。史书记载:“哭多呕血者!”自此之后,那个曾经带领瓦岗军驰骋于疆场的李密,彻底地在人间消逝。

李密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李密的话题,千百年来却一直没有终结。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李密是第一个鲜明打出反隋大旗,提出建立新王朝口号的,他才略不凡,眼光准确,领导瓦岗军逐鹿中原,给腐朽的隋朝统治以沉重打击。

但是,在那个乱世中,对于求生存、求发展的英雄来说,除了有勇气之外,还要有成就伟业的果敢,可惜李密在某些关键时刻太犹豫、太迟疑,要知道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满盘皆输,何况他还有无法克服的先天弱点!

李密的成功源于山东豪杰和关陇集团的联合,他的失败也是由于两大势力的分裂。也许,命运如此,注定了李密就像一只独翅的小鸟,虽然奋力地想飞上高空,最后还是狠狠地摔在地上。

《旧唐书·李密传》最后评价他:乌阳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乱终逆。

好了,关于李密,就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