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岑春煊与保皇会(第9/10页)
[33]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二日《陕甘总督魏光焘折》,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运动档案史料》上册,第261—262页。
[34] 《致竹居书》,蒋贵麟编:《万木草堂遗稿》,第275—276页。简朝亮曾指责翁同龢“不能蓄壮士,以兴大举”。
[35] 《勤王宜直捣京师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44页。
[36]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6集《康有为之海外报告书》,第30页。是函署期为六月廿日,即7月16日,而冯自由说明为六月六日(7月2日)发。。
[37] 井上雅二:《上海通信·三 上海维新党中重なる人士の李鸿章伯に呈したる意见书》,《东亚同文会第十回报告》,1900年9月1日。
[38]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大学士李鸿章等折》,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415—417页。
[39] 《东南变局忧言二》(录《中外日报》),《知新报》第125册,1900年8月25日。
[40] 《庚子拳变与粤督书》,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145页。
[41] 胡思敬:《国闻备乘》,第15页。吴永《庚子西狩丛谈》记:“陛见时,太后问:‘带兵若干?’如数以对。太后觉事近儿戏,意殊不怿,问:‘兵在何处?’曰:‘尚在途中。’因有诏令其办理察哈尔防堵事宜,着折回张家口,迎候来兵。”所以赵舒翘指岑春煊为“不急之人”,其随扈乃擅行违旨(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三,第409页)。
[42] 1900年10月17日《与同薇同璧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87页。
[43] 《梁鸿轩致谭张孝书》,方志钦主编:《康梁与保皇会》,第333页。
[44]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第13—14页。参见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瞿鸿禨与岑春煊》,第217—218页。
[45] 《致李福基董谦泰等书》,方志钦主编:《康梁与保皇会》,第38页。
[46] 1903年11月8日《徐勤致康有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33—234页。
[47] 《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38页。
[48] 孔祥吉:《晚清史探微》,第223页。
[49] 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初三日《甘肃布政使岑春煊折》,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644—648页。
[50]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841页。
[51] 《粤兴学务》,《申报》1903年12月18日;《广东毕业生新进士之历史》,《申报》1906年11月2日。
[52] 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64页。各种笔记但称岑春煊于幕府中倚重张鸣岐、岑盛之,就新政而言,则不尽然。
[53] 周善培遗稿:《谈梁任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134页。
[54] 有关丁未政潮及其间岑春煊与梁启超、麦孟华的关系,参见郭卫东:《论丁未政潮》,《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5期。
[55]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383页。
[56] 上海市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606页。
[57] 周善培遗稿:《旧雨鸿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98页。
[58] 上海市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6—16页。尹克昌认为岑春煊督粤三年,为庸劣宾僚所误,兵财内政一无可观,似与实情有所出入。继岑后出任粤督的张人骏,麦孟华“料其抵粤后必无十分振作,且彼与西林颇有意气,恐其尽反西林所为也”(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416页)。则保皇会对岑春煊在粤的政绩似有好评。
[59]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1056—1057、1059、1096、1103页。
[60] 《麦孟华致梁启超一》《刘士骥致梁启超二》,台北“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张子文主编:《梁启超知交手札》,第379、549页。
[61] 有关保皇党人结交清朝权贵事,章开沅《康梁与肃亲王关系试探》(《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第317—340页)、陈长年《辛亥革命中康梁一派的政治活动》(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湖南省历史学会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第531—554页)均有论述,唯集中于1907年底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