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岑春煊与保皇会(第8/10页)

[8] 胡思敬:《国闻备乘》,第15页。

[9]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第84—85页。

[10] 《致李福基董谦泰等书》,方志钦主编:《康梁与保皇会》,第38页。是函当写于1902年8月2日。

[11]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171页。岑春煊《乐斋漫笔》称:“戊戌四月,陛辞赴粤。”(《近代稗海》第1辑,第85页)

[12]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276页。

[13]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第85—86页。

[14]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220页。

[15] 同上书,总4416页。据1899年1月28日《申报》报道:王存善任省河补抽厘局总办有年,岑春煊抵任后,访闻比较各数有不实之处,爰即撤委,饬将各数呈出核算。其补抽厘局一差,委候补知府刘清泰接办,所兼善后局提调一差,改委候补知府李受彬接办。岑调任后,谭锺麟分别撤去刘、李,另委他人。

[16] 胡思敬:《国闻备乘》,第15页。

[17] 参见杜春和、耿来金、张秀清编:《荣禄存札》,第320—326页。

[18] 《甘肃藩司岑纠劾粤督片》,《知新报》第111册,1900年1月11日。中谓:“两广督臣谭锺麟久任疆寄,素有能名。近因老病渐增,诸事日形废弛,加之目疾甚重,公牍皆不能亲阅,需人口诵,内则信任幕友潘灿,外则信任知府王存善,由是潘灿、王存善恃督臣之信任,欺督臣之昏颓,藉势招摇,纳贿揽权,无所不至,以致广东吏治营伍用人理财无在非弊。潘灿倚王存善为爪牙,王存善倚潘灿为唇齿,而谭锺麟方深倚二人为心腹。……是不严治谭锺麟废弛之罪,不足以谢朝廷,不严治潘灿、王存善之罪,不足以儆宵小。升任广东臬司魁元,目击潘灿、王存善朋比为奸,不能匡救谭锺麟,反从而附和王存善。即如臣原查王存善侵蚀各款,一切案据,皆经会同魁元核对……何以复查,只顾为王存善洗刷,置全案证据于不问。”

[19]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400、4416、4446—4448、4484—4485页。

[20] 1899年9月19日梁铁君致康有为函称:“近容、庆两党相倾,西后拟废立,事甚急,京师震动。刚毅来粤拟筹款五百万,近议厘金改作坐厘,归七十二行商代抽,四处罗掘,鸦片烟熟膏抽厘,亦已承办矣。”(孔祥吉:《晚清佚闻丛考——以戊戌维新为中心》,第8页)据1899年10月1日《申报》社说《论刚中堂在粤东筹款事》:“刚子良中堂奉命至江南查办事件,首于筹饷为急务,盐厘盈余及各员报效,每年骤增进项二三百万金,现又奉命往粤东,议筹五百万金以充饷项,先向现任地方官,次及殷富绅士劝捐,并清查盐厘两项积弊,暨各局办理事宜,一则剔除弊端,一则广劝报效。”刚毅自称“上不病国,下不厉民”,但广东厘务每年进款原来不过二百万有奇,后加至二百四十余万。经谭锺麟整顿,又有增加。刚毅来粤,拟每年再加数十万,达三百万之钜。有某富商纠集巨股,包办厘捐,每年报效三百五十万两。刚毅则欲将行厘坐厘台炮补抽厘局四项归本行商人自抽自缴,每年可得约三百七十万两。各官报效三万至二千金不等。“说者谓中堂取之盐厘,取之各员,诚无病民之心,惟各员骤多此一宗出款,势必仍取自民间,民仍不免怨咨交作,奈何?”

[21]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总4279页。

[22] 裴景福以名进士为宰粤东,屡任剧邑,为番禺知县时,与广州知府约期一月,破积盗劫案凡五十。裴化装混入匪中,探其实然后破其穴,一网打尽(陈一:《新语林》,第30页)。裴氏颇得谭锺麟信任,而与岑春煊积不相能。岑督粤时,欲坐其死罪,因查无实据,最后遣戍新疆。

[23] 孔祥吉:《晚清史探微》,第223页。

[24] 汤志钧:《乘桴新获》,第60页。

[25] 同上。

[26] 《废立要闻汇志》,《知新报》第113册,1900年3月1日。

[27] 《论各省亟宜勤王讨贼以造中国》,《知新报》第122册,1900年7月11日。

[28]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45页。

[29] 同上书,第98—100页。

[30]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1辑,第82页。

[31] 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第2册,第1085—1093页;李文海等编著:《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第191—368页。

[32] 老吏:《奴才小史·鹿传霖》,《清代野史》第1卷,第555页。关于此事,记载多有不同。罗惇曧《拳变余闻》称:“江苏巡抚鹿传霖,以兵六千勤王,闻京师陷,绕道河南至于太原。”《庚子拳变始末记》谓:“当围攻使馆之初,鹿为江苏巡抚,带三千人北上勤王。尚未至京,闻洋兵已破城,乃解散军队,至其家乡住数日,即往太原。”(前引书,第222、181页)清廷召鹿传霖来京,时在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