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决定天国存亡的北伐与西征(第7/9页)

李开芳最终还是被捉住了,一天大风沙,他想跟僧格林沁玩诈降,结果被人识破。李开芳也是一个硬汉,在刑场凌迟时他居然接连踢死了两个刽子手,还带着部下们高喊:“自出天京,所向无敌,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

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杨秀清为什么安排这两人北伐了,这两人确实是战斗到底的血汉子。你不用担心他们妥协,不用担心他们有修正路线,更不必担心他们会投降,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尽管如此,杨秀清用这两人北伐还是很大的失败,他将不具备帅才的人放到元帅的位置上,这种教训是惨痛的。

西征前期战果辉煌

西征的首发阵容并不强大,杨秀清只派了三万人,由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等人率领。

西征军很快拿下安庆城,接着进入江西,包围南昌。按照杨秀清的战略,西征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相当于扩大太平天国的外围屏障,与清廷对峙,形成半壁江山。

赖汉英亲自带领猛将林启荣、曾天养围攻南昌,南昌城只有五千人,正规军三千,团练两千,而前来围攻的太平军接近万人。防守好的话,还是能扛得住的。可惜,还没交战,城内先乱,不少官员拖家带口地逃跑,两千乡勇一哄而散。

眼看南昌保不住了,忽然来了个江忠源。其实,江忠源并不是赶来支援南昌的,这个人心比天高,他想带领两千乡勇直接到南京城下叫阵。他这个想法太疯狂了,有自取灭亡的意思!理性一点的曾国藩给江忠源提建议,说我在家训练六千乡勇,咱们凑够一万人,趁着太平天国还不稳定,一举拿下天京。

可惜历史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江忠源路过九江时忽然接到清廷命令,不用赶往南京,在南昌防御。江忠源到了南昌后,就接管了南昌所有的防务。南昌巡抚张芾发出求援书,各地赶到南昌的援兵也有六千来人,加起来,南昌守军有一万多人。

南昌这边增援,太平军这边也没撂下,韦俊、石凤魁、石祥祯率领的两万援军也赶到南昌城外。

江忠源不愧是一个老牌将领,他能在危险没有出现之前消灭危险。江忠源知道太平军擅长爆破攻城,那么好,把南昌外城三里以内全都烧成一片白地,顿时间,火光冲天,连滕王阁也未能幸免,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滕王阁是个假文物,真的只能去问江忠源要了。江忠源本来是一代名将,这次火烧滕王阁让他背负了很重的骂名,在仕林中声名狼藉。

江忠源艺高人胆大,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指挥若定,粉碎了太平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到后来,江忠源已经不满足于守城了,主动出击。双方各有胜负,但很显然,到了这个地步,太平军是没法拿下南昌城了。

西征军是太平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三万人围城近三月,始终拿不下南昌城,由此可见江忠源的可怕,可见湖南人之强悍。南昌攻坚战给太平军高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留下了心理阴影,后来,石达开率领八万人居然不敢攻几千湘军镇守的南昌。

如果没有江忠源,南昌八成要落入西征军的手中,南昌一沦陷,西征军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湖南。如果再派上石达开的增援部队,太平军控制湖南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时湘军正处于成长中,还没成型,正是最脆弱的时候。湖南一控制,天下还不好控制吗?天下一控制,就改朝换代了,不过最后天下到底是姓洪的还是姓杨的就不清楚了。

所以说,南昌的失利让杨秀清非常愤怒,愤怒就得找个人问责啊!赖汉英是南昌攻城战的总指挥,杨秀清本想把他杀了,考虑到他是洪秀全的妻弟,好歹是个国舅爷,不能一刀咔嚓,便将他革职问罪。不过,杨秀清这个人脾气非常怪,他很想杀掉赖国舅,只是现在还不方便动手而已。赖国舅也知道自己今天不死,有一天也会死的,这么一想,便在安庆投水自杀。

可以说,又是江忠源挽救了清朝的国运。

南昌失败后,杨秀清意识到必须换上一个更给力的元帅,当时只能在两个人中间选,石达开和秦日纲,因为韦昌辉要负责京城的防卫工作。秦日纲就是后来诛杀杨秀清的罪魁之一,这说明秦日纲很早就是洪秀全的亲信,杨秀清不相信他,这个元帅只能是石达开了。

石达开率领万人出征,并接管前线西征军的一切指挥权。石达开来了,气象果然有所不同。他让韦俊和石祥祯率两万人溯江而上,进攻两湖;胡以晃和曾天养在安徽发展。石达开到了安庆后,意识到此地的战略地位,加固城池,修建土城和炮台,把安庆打造成一座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