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密谋(第8/8页)

第一,孙可望是永历政权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在清军未做任何策反和军事行动的情况下主动投降,“毁三观”的政治影响不可估量。

第二,孙可望对永历军队,特别是大西军旧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第三,孙可望熟悉西南军事布防和军队作战特点。

得到这个“宝贝”,清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十二月初五,顺治帝下诏,要求兵部调整军事策略,由“招抚、对峙、巩固”的总方针向“全面进攻”转变,首要目标便是“相机平定贵州”。

清廷还给予孙可望超乎寻常的恩赏和礼遇。接到孙可望投降的消息后,顺治帝第一时间下诏,册封孙可望为“义王”,并委派内翰林弘文院学士麻勒吉、礼部尚书胡兆龙、礼部右侍郎祁彻白等高级官员携朝廷的敕书、大印,赶赴湖南当面册封。

永历十二年(1658年)五月初二,孙可望抵达北京陛见,简亲王济度、安亲王岳乐亲率大批高官出城夹道欢迎。

孙可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也向新主子投桃报李,死心塌地为清军效命。孙可望不仅向清军提供了西南军事部署的全方面情况,还主动献上地图,又为清军提供一大批熟悉地形的向导。

好比“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孙可望走的必定是一条不归路。后来,随着西南的局势逐渐趋于平定,失去利用价值的孙可望也日渐失宠,饱受清廷的打压和排挤。

永历十四年(1660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可望在北京神秘死亡。清廷的官方说法是“病死”,真实的情况大家应该都懂的。

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清廷终于下令“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孙可望及其家族的命运,再次应验了那句话:

叛徒,能有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