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第9/10页)

“衰神”之水过三秋

实际上,咱们似乎冤枉孙可望了。

早在这年正月,孙可望便重新启用被解除兵权的“衰神”刘文秀,委任其为“大招讨,都督诸军,出师东伐”。

但是,刘文秀的态度相当坚决——不干!

理由也很简单,他觉得自己是个败军之将,恐怕难以胜任。(文秀见可望言己下劣,恐不胜。)

推托之辞,明显是哄鬼,确切地说是哄孙可望。

孙可望“不识逗”,偏要刘文秀出来干活。(可望强起之)刘文秀不好违拗,于是“抓紧时间慢慢走”,磨蹭到四月份才从昆明来到贵阳。

抵达贵阳后,刘文秀又百般拖延出师时间,直到七月份才经不住孙可望的催促,极不情愿地向湖南方向运动。走到贵州边境的天柱,刘文秀又停下了,一直到张名振第三次退出长江,刘文秀还在天柱待着,并未前进一步。

刘文秀为什么这么干?似乎只有一种解释,他是故意让孙可望难堪,报自己兵权被剥夺之仇!其实,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刘文秀磨磨叽叽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孙可望想谋朝篡位!

孙可望迎立朱由榔之后,一直小动作不断,甚至妄想取而代之,这件事情前面也提到过一些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迹象,具体过程后面还会详细说。

此时的永历政权,正在进行一场“篡权”与“反篡权”的斗争,贵阳、安龙两地暗流涌动、风云诡谲,什么意外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重新启用刘文秀,又派他率军东征,不能不引起刘文秀的高度警觉。刘文秀断定,以孙可望的一贯品行和处事风格,一定是想把自己像李定国一样挤兑走,为实施“篡逆”阴谋铺平道路。基于这个判断,刘文秀决定留在贵州观望,时刻提防着孙可望行不轨之事。

如此看来,永历政权在“长江大会师”计划中掉链子,野心勃勃的孙可望确实要负主要责任,咱们还真没冤枉他!

永历九年(1655年)初,贵州的形势趋于缓和,刘文秀这才放了心。在孙可望的一再催促下,刘文秀统领卢明臣、冯双礼等部六万余人进入湖南境内。

长江上游终于有了动静,但早已时过境迁、水过三秋,清军在江南的部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永历七年(1653年)十一月,洪承畴被委任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经略大学士。洪承畴摸清了五省的态势后,屡次向北京上疏,要求清廷务必加强五省防务,防止西南、东南的抗清势力连成一体。

清廷的反应倒是挺快,于十二月便任命固山额真陈泰为宁南靖寇大将军,与固山额真蓝拜、济席哈、护军统领苏克萨哈率八旗兵前往湖北、湖南镇守。

但是,军队集结需要时间,张名振都在长江三进三出了,这支大军还没有到。

永历八年(1654年)四月,洪承畴率汉军从武昌进入湖南,加强岳州、长沙、宝庆的防务,屯齐部被轮换到武昌,待命回京。

屯齐回京后,清廷派出的大军启程南下,于永历九年(1655年)初抵达湖南,跟率军入湘的刘文秀撞个正着。

四月,刘文秀大军在辰州集结,准备收复常德。刘文秀的部署是卢明臣部顺沅江而下,大军主力则走陆路,夹击常德。

古语说“天赐不取,必受其咎”,对刘文秀大军而言,实在是相当精辟。错过“长江大会师”的最佳时机后,老天都在帮倒忙!

“衰神”刘文秀的大军一动,老天爷也动了。

连日暴雨!

下雨,跟打仗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

别忘了,卢明臣走的是水路,刘文秀、冯双礼走的是陆路。暴雨下个不停,河水猛涨、山洪肆虐。于是,顺江而下的卢明臣跑得飞快,翻山越岭的刘文秀、冯双礼可就惨了。

这样一来,原定的会合时间被彻底打乱。

四月十七日,卢明臣占领桃源。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月,也没有接到刘文秀的消息。卢明臣担心贻误战机,索性孤军冒进,于五月二十三日进抵常德城下。

此前,陈泰已经做了周密的部署,从衡州等地抽调军队回援省会长沙,五月初又调驻防荆州的八旗兵进入常德。清军的这些新动向,正在顶风冒雨跟老天爷做斗争的刘文秀并不知情。

卢明臣的孤军抵达常德后,便遭到清军的迎头痛击。双方激战一整夜,南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将卢明臣阵亡,清军乘胜向前推进,占领辰州。

仗打成这副鸟样,刘文秀也只能率大军灰溜溜地撤回贵州。孙可望气得火冒三丈:你刘文秀是故意的还是倒霉催的,怎么老打败仗?

“衰神”刘文秀再次被剥夺兵权,回昆明继续过养花弄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