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反攻(第9/9页)

如此看来,真是天赐良机!

套用一个英语句式:这个机会如此绝妙天成,以至于只会逃跑的朱由榔都看出来了!

永历七年(1653年)九月,朱由榔派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程邦俊赶赴广东,向节制各地义师的郭之奇、连城璧宣谕,阐明“藩臣定国,戮力效忠,誓复旧疆”,严令郭之奇、连城璧务必联络广东义师做好接应。

李定国派人联络郑成功之后,于永历八年(1654年)二月从柳州出发,经横州、灵山进抵廉州,清总兵郭虎弃城而逃。南明军相继占领高州、雷州,广东西部顺利光复。

尚可喜、耿继茂惊慌失措,一面向清廷求援,一面收缩兵力在广州布防。广东清军并不经打,远水又解不了近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第二个孔有德即将在广东诞生。

悲催的是,意外的事情再次“意外”地发生。四月,李定国患病,一直到八月才基本痊愈。在此期间,既定的作战计划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的“战神”李定国身体有恙,脑子却不残,依然在坚持指挥。

真正致命的意外,是郑成功似乎“脑残”了,居然没动静!

六月,稍事停顿的李定国大军继续向前推进,意图夺取与郑成功约定的会师地点——新会。同时,李定国再次派人前往厦门,催促郑成功赶紧出兵参战。

六月二十九日,新会战役爆发。由于李定国身患重病,不能亲临一线指挥,南明军的作战士气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南明军缺乏水师助战,打起来相当被动。一个月过去了,近在咫尺的新会依然纹丝不动。

八月,李定国终于盼来了厦门的消息,但却不是好消息。郑成功使者姗姗来迟,言辞闪烁,李定国明白,援军是彻底没指望了。

郑成功两次“爽约”,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其实理由很简单。

其一,郑成功一心要做福建的“土霸王”,不想插手广东、帮别人打架,损耗自己的实力。

其二,郑成功正在假意与清廷“和谈”,趁机解决粮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想贸然出兵,打乱向清军“征粮”的原定部署。

李定国缺乏后援,局面越来越被动。尽管陈奇策率舟师于八月参战,控制广州出海口,切断了广州与新会的联系,但义师实力有限,南明军的形势依然在继续恶化。

新会牵制着李定国的大军,郑成功又按兵不动,尚可喜、耿继茂可以放心大胆地待在广州固守待援。

十月初三,病愈的李定国亲率大军向新会发起新一轮猛攻,地道战、炮战都用遍了,新会守军依然负隅顽抗。

新会确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城中的守军日子也不好过。

由于被围困了几个月,城中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饿着肚子的守军开始向百姓伸手,“搜粟民家,子女玉帛,恣其卷掠”。到了十二月,百姓也断了炊,从“掘鼠罗雀”到“食及浮萍草履”,将能吃的、不能吃的全吃了个遍,就差抱着城墙啃了,实在是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是,丧失人性的清军无粮可掠,竟然戕杀居民为食!(兵又略人为脯腊,残骼委地,不啻万余。)

十二月初十,朱马喇率援军抵达广东,十四日会同尚可喜、耿继茂向南明军发起总攻。四天激战后,李定国全线溃退,除了留下几千人镇守罗定外,大军主力悉数撤回广西,第二次进军广东以失败告终。

次年正月,罗定守军撤回广西。二月,李定国在清军的追击下退往南宁,南明“三南并举”的重大转机化为泡影。

失去孙可望的支持和郑成功的协同,闪耀在“战神”李定国头上的光环,也开始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