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反攻(第8/9页)

梦想鼓舞人心,现实却令人扼腕。——李定国谋划得很到位,但郑成功似乎对广东兴趣不大。

郑成功到底怎么想的,李定国并不清楚,但肇庆就在眼前,不打一打,实在对不起如坐针毡的尚可喜。

三月二十六日,李定国大军开始攻城,清总兵许而显据城固守,双方展开攻防激战。

肇庆的许而显比辰州的徐勇还要难对付,他不仅兵力较强,而且鬼主意多。看到南明军架梯攀城,许而显暗中派精兵出城迎战,主要的任务是抢夺南明军的云梯。

梯子被“收缴”,李定国另出妙计——“上天”不行,咱就“入地”。于是,数万南明军成了“工程兵”,除了少数警卫以外,全都忙活着一件事——挖地道。

虽然李定国在“工地”四周都拉上了帷幕,但城墙上的许而显站得高看得远,很快就发现了南明军的新战术。许而显见招拆招,也开始在城墙内挖拦阻沟。

许而显的“工程”有城墙挡着,李定国看不见,继续搞自己的“人防工程”。两支“施工队”在肇庆干得不亦乐乎,广州的尚可喜却坐不住了。他不知道许而显能撑多久,更不知道自己能否撑得住。孔有德、尼堪都成了“战神”李定国的刀下之鬼,尚可喜不希望成为第三个。

心虚胆寒的尚可喜一面向清廷请援,一面亲自带着援军前往肇庆。耿继茂没跟着来,而是在三水设防,阻击李定国派出联络郝尚久的部队,谨防兵力空虚的广州遭到偷袭。

尚可喜抵达肇庆后,于四月初八命大军杀出城去,迅速击溃李定国的警卫部队,占领各地道口,接着以烟熏的方式消灭地道内的南明军。此时,李定国的“施工队”还在地道里专心作业,出又出不来,有力没处使,很多都被熏成了“腊肉”。

李定国被迫率部撤退,距离肇庆五里下营,尚可喜乘胜追击,一举冲破南明军的临时阻击阵地,大获全胜。南明军败局已定,李定国见夺取肇庆已成泡影,只能撤回广西,整军再战。

大军一撤,郝尚久就惨了。

五月,驻防南京(清廷更名为江宁)的昂邦章京哈哈木、梅勒章京噶来道噶奉命率军增援广东。

援军显然来晚了,肇庆战役早已结束。

总不能白跑一趟吧?李定国撤回广西,哈哈木的“牛刀”只能用来“杀鸡”了。八月十三日,耿继茂、哈哈木会同南赣的孔国治包围潮州,郝尚久恐怕难逃此劫。

其实,早在李定国肇庆兵败时,郝尚久就预感到形势不妙,病急乱投医,赶紧向“老冤家”郑成功请援。郑成功倒是很积极,于六月应邀而至。

但是,老郑“三招不离本行”,他不是来帮忙,而是来“征粮”的。——饿死鬼投胎,没办法。

八月,郑成功的“援军”满载粮食返回福建,郝尚久被彻底抛弃了。九月十四日,潮州失守,郝尚久自杀。

“战神”再战广东

第一次进军广东失利后,李定国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积极筹备第二次进军广东。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南明实现“翻盘”的最佳时机!

其一,前面说过,广东是永历政权实现“三南并举”的最关键一环。

其二,常年从事海外贸易的广东经济发达,税赋是广西的十倍以上,可以为抗清提供更加雄厚的经济保障。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从双方的态势来看,广东虽然不至于唾手可得,但也并非难事。

我们先分析一下清、南明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

——清军方面。

哈哈木、噶来道噶毕竟是来帮忙的,剿灭郝尚久之后,十月份便离开广东。尚可喜、耿继茂有多少人呢?两万?你以为他们带的都是“不死鸟”啊?

现实的情况是,尚可喜、耿继茂的老部队加起来还剩下不足五千人。尽管在当地有所补充,勉强招募到两万多人,但大部分“皆游荡之辈,俱非经战之辈”。换句话说,不是老油条子,便是新兵蛋子。

——南明方面。

李定国入湘时的十万大军还剩下四万多人(有些部队没有从湖南跟随李定国到广西发展,另有一些战斗减员),很多都是大西军时期的“老革命”,经验丰富,英勇善战。

郑成功更猛,这些年在福建沿海“闷声不响发大财”,兵力达到十万以上,战船上千艘,水师实力绝对是全国第一。难怪他总是找郝尚久“打秋风”,海上又不能种地,靠着金门、厦门一隅之地,养活这么多人,实在是饿啊!

除了这两只正规武装以外,广东各地的义师相当活跃。钦州、廉州有邓耀等部,高州有周金汤,阳江沿海有李常荣,恩平有王兴,台山沿海有陈奇策。这些义师的前身大多是永历政权的正规军,普遍接受大学士郭之奇、南明两广总督连城璧的指挥。虽然实力有限,但由于地皮熟、人脉广,作为“民兵”协助主力作战还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