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济案(第10/11页)
五月底的一日,蒋先生由前方来电,请膺白改任外交委员会长,而以王儒堂(正廷)先生继任外交部长。膺白立即遵嘱辞职,政府照例挽留。蒋先生又来电勿辞兼职;又来电言,如政府坚留,勿再辞。膺白不是一个“一日无官,皇皇如也”的人,如释重负,不稍瞻顾。
当时无意中接到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一位美国评论员的信,亦无意中保存,附于后。15
稿毕,复检出上海《时事新报》记者如音所写《济南收复考察记》,是一中立客观之简明叙述,堪作济案一个总结。特借录于此,以便读者。
济案之发生及其解决之经过
济南今日已由我国正式接收,为读者便利明了前因后果起见,一切经过事实,殊有一述之必要,兹略述其经过如下:
十六年五月,国民革命军既克复东南,继续渡江北伐,乘势而进取山东。当大军逼近鲁境之时,日本帝国政府为谋保障其在胶济一带侵略所得利益之安全,乃借护侨为名,出兵山东,迭经我国外交当局提出抗议,未久遂全部撤退。十七年四月,国民革命军再举北伐,日本帝国政府于我国军四月十九日占领兖州之后,阁议又通过二次对华出兵,保护其在山东居留之侨民,外长黄郛当即提出抗议,而日政府竟置若罔闻,借口于自卫措置,擅自派遣日兵五千名来华。两度严重抗议仍未发生效力,故我国军五月一日进驻济南之时,济南有日本军队驻扎也。
济南惨案发生于五月三日上午,在济日兵无理启衅,对我徒手军民用枪炮肆意射击,我士兵市民被惨杀者不计其数。一面并派大部军队,至我国军驻扎地点包围勒逼缴械。总司令蒋介石为避免荼毒地方计,严令士兵不准还击,因被日兵缴械俘去千余名,不准坐卧,不给饮食。又轰毁无线电台,横断津浦铁道,占据电报局、邮政局,阻隔交通。并深夜闯入交涉公署,将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与在署职员十余人一同杀死。至五日我方军队悉数退出济南,仅一团兵士留守城内,而日兵司令官福田,于七日复向我提出无理之条件五项,要求:(一)高级军官之严峻处罚;(二)在日本军面前将与日本军抗争之军队解除武装;(四)南军治下一切反日宣传及其他之严禁;(三)南军须离开济南及胶济铁路两旁沿线二十华里以外之地面;(五)为监视右述事项之实行,在十二小时以内,即开辛庄及张庄之兵营。讵福田竟不待答复,于八日清晨下令实行轰击济南城。一面并破坏我新城兵工厂,炸毁火药库,占领白马山、党家庄,并遣骑兵袭击洛口、齐河、长清一带,妨碍国军渡河。日夜攻城三日,城内住屋烧毁,死伤枕借。十日我方守城之士兵一团奉命退出,十一日晨日兵入城,大加屠杀,死伤不知其数,据济南市党部调查,死伤约计一万一千余名,物质金钱上之损失更不知几何。此种惨剧实为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之空前的浩劫。
济案发生后,外长黄郛即根据事实照会日本帝国政府抗议,而日政府毫不悔祸,横行如故;盘据胶济一带,扣留津浦车辆,强占胶济路二十里内行政机关,干涉我内政,蹂躏鲁省同胞,蔑视我国主权,国人茹痛迄未一日忘怀。旋黄郛辞职,王正廷继任,复屡次提起交涉,至七月十八日日政府外务省始训令驻沪日总领矢田,与我外交当局开始会晤,交换关于此案之意见。十月间矢田复奉命晋京会谈济案,我方以提出撤退驻鲁日兵为谈判之先决条件,矢田终以废然而返。至十一月中旬,矢田复进京谈判,我方提出条件:(一)实时撤退日兵;(二)津浦通车;(三)交还胶济路二十里内行政机关,挂悬党国旗;(四)负责保护日侨。矢田提出我方须严厉取缔各地反日运动,并对于撤兵一事,借口南京事件(即宁案)我方未能保护外侨,不肯即日撤退。双方因意见甚远,无结果而散,交涉遂告停顿。
至十八年一月,济案交涉死灰复燃,十七日驻华日本公使芳泽奉其政府命令,于二十三日进京会议。双方会见三次,卒以芳泽对我方所提出之撤兵一项,尚须向其政府请训,仍无结果而散。二月四日,芳泽得训令后,与王外长在沪会晤,因日方表示有撤兵诚意,双方意见渐趋一致。当时大体议定:(一)日本无条件撤兵;(二)济案责任问题及赔偿问题,组织中日联合委员会赴济实地调查,再定办法,赔偿以对等为原则;(三)蔡公时被杀事件,日方另行道歉。讵至八日再开会议,芳泽忽称奉本国政府命令,对于前定办法将有所更改,遂致将已谈定之草案全部推翻。经此波折以后,日政府以各国对华外交均日见进展,日本非急起直追,势必孤立,乃逐渐让步。二月十五日阁议允与中国互相道歉,十七日阁议对于赔偿一项,允与双方抵消。至三月三日,田中训令芳泽,谓共同调查委员会之组织可不反对,但两国委员须各自实地调查。其所得结果,中日两政府仅能采用两国委员间意见一致之事实,就其范围决定赔偿额。至此双方意见接近,旋经数度之非正式会议,各事让步,商定细目。至二十八日,形势急转直下,此万目睽睽之济案交涉,乃由我国外交部长王正廷、日本驻华公使芳泽签定协定,正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