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辛亥革命知见(第8/9页)
葛文有详细的攻打天保城及进入南京时的事,我录他一段与上海有关的事如下:
这里要叙述一下沪军都督府给我们的支持。当我们在初五、初六两天忍饥熬寒苦战之时,沪军都督府参谋长黄郛想到天气骤冷,恐怕出征战友带的衣服不够,已叫他们的军需处向商家购集了卫生衣四千多套,准备送前方,恰巧得着了胜利消息,他立将寒衣交给了浙军兵站。次日他自己带了少数卫兵,押送着都督府所备的犒军款几万元和许多罐头食物赶到南京犒赏,因此我们在入城时分外感到温暖。
“天保城”是南京极重要地方,它俯瞰全战场,是太平天国时数数肉搏的据点,得天保城即得南京。浙军从初七日起已注意到这地点。因大道有敌人把守,浙军是在几个夜间暗抄难走的捷径而攻下的。初十日下半夜三四点钟天保城中弹起火,继以浙军冲锋号声,天明敌人树了白旗,十月十一日晨浙军完全占领了天保城,南京光复,一位忠勇的队长叶仰高在此役战死。葛文记当时几辈以逸待劳的人,争先入城,事近可笑,此风气虽不无与革命全般有关,我这里不再录它了。
葛文记推举大元帅准备北伐,及南北议和后事,我节录如下:
革命军既下南京,革命党人内部问题不断暴露……推举大元帅一事,一部分人主张推黄兴担任,一部分人则主推黎元洪,我们浙军中的将领主推黎的居多……朱瑞主张就很明朗。我们的司令部因设在省咨议局,来访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都想说服浙军表示坚强主张,借以增加自己势力。袒黄兴(亦即袒孙中山)、袒黎元洪一时闹得不可开交。光复会分子反对同盟会日益露骨……鼓吹分家,我们成了此等人的对象。沪军参谋长黄郛也曾来过南京……他先向我说服,我本来是最恨派系分裂的,黄郛对我讲明当时必须推举黄兴的理由,他还希望我劝告朱瑞,要求朱勿在军中续唱高调。朱本富理智,经过这番疏通,浙军方面才没很坚持下去。
黄兴就任了大元帅,组织了大本营……各方就纷纷要求扩充队伍,说要准备北伐……南京街上到处是部队招牌。原浙江第二十一镇也被扩改番号为第六师和混成一旅……朱瑞很稳健,他深深领会到第二十一镇当年创建的艰难……沪军都督府所属部队早已成师,被编为第二十三师,黄郛兼任师长。黄有浙江为后盾,事事好办,军官是浙江的老朋友们或是他们的部下,尽好的调来,士兵是浙江帮忙招的,而且武器装备上海可以就地取材,所以他的一师成立较早,而且规模也很像样……当总统府成立之后,大本营隶属于总统府,要求调黄郛到大本营供职,但实际上沪军都督府事多,陈其美不放,结果他挂上了兼大本营兵站局长的名义。因为北伐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兵站,黄郛每星期往来沪宁之间数次……我从浙军被调兼兵站局的交通部长,副部长是黄慕松。
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到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浙军被派充仪仗队去下关欢迎,以后又全部调至朝阳门外明孝陵,整队拱卫临时大总统,跟随谒陵。南北议和告成,孙中山让去临时大总统,不久大本营解散……黄兴任留守,处理已经参加革命的各省各地的军事。那时最困难的就是部队饷项问题。毕竟参加过革命的人,体念到祖国来日艰难,自愿裁汰所部的很不少,也有因兵饷两缺而自然消灭的。沪军第二十三师……为提倡自愿裁军做个榜样,在许多部队还不肯决然裁兵的时候,就首先取消了这师。师长黄郛辞职离开了军队。
我于民元春……被浙江派赴北京参加军界统一会。这个军界统一会是袁世凯叫段祺瑞主办的,专为牢笼羁縻当时各省的若干革命头目和军界有力人物而设的……招待之优诚所罕见。此会结束,代表回去时,都得了高官厚禄……我那时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什么世务也不懂……这年夏天,我就同周亚卫、裘绍三人辞去各种职务,进了北京陆军大学。三个年轻光棍租住在西直门内柳巷的一所民房,自榜其门曰“三光学舍”,光复会的尹锐志、尹维俊二位敢死队常到我们那里去,后来周娶了锐志,裘娶了维俊,亦是革命佳话。
民元夏浙军班师杭州后,朱瑞因我在攻宁战役中既负责作战,且保管阵中日记,曾叫我将经过详细事实写为记事,作为战史资料,我就老老实实……写了出来。朱看后希望我修改一番……但我也没法修改得更好看。于是朱更请文笔好的人修改之后叫我再为订正。我看了却觉得去原文事实更远……我不好意思再多说。后来修改本曾刊印了少数出来,但我的原本却没有还我,如今修改本或者可能在浙江方面找到一二,如能与五十年后的今日所追忆的此记互为参证,诚属幸事。(一九六一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