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明月照铁面(第3/11页)

不管事?高长恭做不到,他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儿子,岂能眼见敌人进攻祖父和父亲开创的基业而无动于衷。他与后主高纬的对话预示面具之王走上不归路。

高纬与高长恭谈及惊心动魄的邙山大战,关切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高长恭不假思索地应声答道:“家事亲切,不觉遂然。”高纬沉默不语。不顾一切冲锋陷阵只因为是高家子孙,高长恭不能逃避这份责任,而高纬却不想让他承担太多。北齐非高氏之北齐,乃一人之北齐。自从秦始皇创造皇帝以来,中国大地再无旁人,只属于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国事即家事,家事却不包括亲戚,堂兄弟不是,亲兄弟也不是。

糊涂虫高纬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诗专门描写后主高纬: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此诗将高纬糊涂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高纬一生做尽糊涂事,可谓糊涂虫大王。若非武成帝高湛及早禅让帝位,扶上马送一程,这位亲政时年仅13岁的小皇帝极有可能与帝位无缘。纵是如此,后主高纬根本玩不过他的大臣们。

武成帝高湛给高纬留下一位托孤重臣和士开。奄奄一息的高湛紧握和士开的手,拼尽最后一口气叮嘱道:“好好辅助幼主,别辜负我啊。”说罢,拉着和士开的手见鬼去了。两人也算一对千古知遇的君臣,对于快乐人生的看法心有灵犀。

北齐错综复杂的争斗绝非和士开能够解决。高湛刚死,各派势力人物纷纷跳将出来。和士开的好朋友冯子琮暗算了他。黄门侍郎冯子琮是胡太后的妹夫,野心很大,想除掉和士开。

和士开心里清楚不喜欢自己的人太多,高湛一死,幼主高纬什么都不懂,胡太后虽与自己有私情,可一个胡太后的力量毕竟有限。和士开企图秘不发丧,矫诏将几个死对头打发到地方上去。冯子琮劝说和士开赶快发丧,以免夜长梦多。和士开上当,没有出手,对手们却重拳出击。

倒和大臣们第一拳揍倒冯子琮,打发冯子琮外任刺史。冯子琮万万不曾料到自己竟然成为大臣们打击的第一个目标。道理说来不难,因为他是胡太后的妹夫,大臣们害怕胡太后干预朝政,包庇和士开。第二拳揍向和士开。高睿、高润、高延宗等亲王与赵彦深、元文遥、娄定远等一班大臣齐聚朝堂,强烈请求调离和士开。胡太后天天为情人求情,高睿等人坚决不让步。

和士开始了一招拖刀计,假装同意调往外任,暗地里送美女送财物分化反和派大臣。倒和派内部意见不统一,和士开奸计得逞。驱逐和士开最坚决的高睿因不肯让步被杀。高睿一死,和士开重掌大权。

重新掌权并不代表万事无忧,缺少高湛保护的和士开经营起小团队。和士开拜后主高纬的奶妈陆令萱做干娘。北齐宫廷延续北魏传统,对皇帝奶妈非常尊重。北魏子贵母死的时代奶妈往往被尊为保太后。

陆令萱是个有手腕和眼光的宫女,非常讨胡太后宠爱,借机将儿子骆提婆带入宫中和高纬做玩伴。她看到高纬喜欢斛律皇后的侍女穆舍利,便收穆舍利为义女。穆姓乃鲜卑大族的姓氏,丈夫出身卑贱的陆令萱趁机让儿子骆提婆改姓穆。当然穆舍利并非出自大家读到这里会感觉记人名有些困难,没有办法,北齐时代一改孝文汉化传统,胡风盛行,人们多用鲜卑名,有些鲜卑方语也不易理解,比如称父亲为兄兄,亲生母亲为家家,乳母为姐姐,妻子为妹妹。后主高纬即呼陆令萱为“姐姐”。

陆令萱还有一个军官出身的干儿子高阿那肱,和士开一并收入小集团。算来算去,小团伙缺一位谋士,和士开想到瞎子祖珽。说起来,祖珽因为弹劾和士开被逐出朝廷,关进地牢熏瞎了眼。但是,共同的利益让两位仇敌再度走到一起。祖珽想复出,和士开希望这位自比范增的老家伙助自己一臂之力。

祖珽的复出并未改变和士开的命运。从地方回到邺城担任吏部尚书的冯子琮唆使琅琊王高俨干掉了和士开,除掉和士开的计策设计得极其巧妙。

高俨是后主高纬的一母胞弟,平时瞧不惯和士开。这个小家伙比兄长有本事,敢作敢为,武成帝一度想更换太子,衡量了一下究竟未敢给北齐乱局再添一把柴。

高俨做得很绝,他知道凭自己的实力扳不倒和士开,玩了一手阴谋。冯子琮偷偷把弹劾处决和士开的奏章夹在其它一些不重要的文件中一同呈送。后主高纬根本不读那些多如牛毛的公文,大笔一挥只顾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