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高澄遇刺谜案(第7/10页)

疑点三,高洋的处理。如果想查清事情的真相只需审讯案犯即可水落石出,可高洋第一时间处死他们。有一点需注意,这个案子高洋审过,只得出一条线索,兰京供出另外一个同谋阿改,这个阿改竟然是高洋的贴身带刀侍卫。

疑点四,兰京的供词。《北齐书》和《北史》略有出入,北齐书称阿改和兰京是同事,北史则说是兄弟。兰京供称,他和阿改密谋,这边动手杀高澄,阿改若听到东斋的喊叫声就拔刀杀高洋。遗憾的是高洋这一天不在府里,去了城东双堂。

疑点五,高洋不在府里的理由据《北齐书》载因为孝静皇帝立太子,高洋进宫上奏章祝贺,事后去了双堂。但据《北史》载孝静皇帝立太子是高澄死后的事情。

疑点六,面对突发事件,高洋赶到的速度非常之快,应对措施从容冷静。

疑点七,事发几天前,崔季舒无缘无故在北宫门外当着权贵的面朗读鲍照的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声音凄切,泪流满面,大家觉得莫名其妙。高欢第七子高涣事发当日的表现更令人奇怪。17岁的高涣正在西学,听说东柏堂有喊叫声,大惊失色说了一句匪夷所思极准确的预言:“大兄必遭难矣!”弯弓搭箭奔向东柏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像高涣和崔季舒等人已经预感到高澄身隐危机中,他们事前必然听到一些风声。刺客们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从他们轻松对抗纥奚舍乐、王纮和陈元康的反抗来看,绝非一般的奴才。

那么,幕后的主使人是谁呢?这要看谁希望高澄死。

最希望高澄死的人莫过于被高澄骂做“狗脚朕”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和保皇派。“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元善见吟这首诗的目的即希望忠义之士挺身而出保卫皇帝。元善见得知高澄死讯后难掩兴奋心情偷偷对身边的人说:“大将军今死,似是天意,从此大权归于皇家。”六名刺客中有没有保皇派的人呢?琅邪公主元玉仪是否保皇派施的美人计呢?如果元玉仪是间谍的话,她推荐的厨师自然会顺利进入王府。当然,我们从元善见皇帝的话里不难看出他并不知道内情。但是,谁又能保证元善见皇帝不说谎,保皇派未参与此事呢。

高澄亲近汉人,以法治国、严法肃贪实际上断绝鲜卑贵族敛财之路。鲜卑权贵们内心深处对高澄恨之入骨。侯景造反大致顺应了鲜卑贵族的民意。以侯景为代表的鲜卑贵族们也希望高澄死,尤其侯景。儿子们被高澄阉割后仇恨心更加强烈。谁能排除他不会与鲜卑贵族勾结往王府里塞厨师呢。

当然,我们不应该遗漏最大的嫌犯高洋,阿改是他的贴身侍卫。

流鼻涕的王子

高洋是中国历史最坚忍的皇帝。高欢这样评价二儿子:“此儿意识过吾。”高欢是堪比曹操的世之奸雄。“比我还强。”这是一句极高的评语。少年高洋确实人中之杰,高欢曾经让儿子们整理乱丝,看谁智力高、理得快。高洋一刀斩断,从此留下一个典故“快刀斩乱麻”。为测试儿子们的胆量和勇气,高欢先让儿子们各带一支小分队出门办事,然后派大将彭乐率铁甲骑兵发起攻击。高澄等人恐惧不已,不知所措,唯独高洋抽刀迎敌,带着小分队奋勇冲杀。彭乐等人不敢真打,被杀得大败。彭乐摘下头盔告饶:“别打啦,都是自己人,你爹派我来的。”爹派来的也不行,少年高洋将彭乐捆将起来去见高欢。

随着年龄增长,高洋变了,不再是那个果决勇敢的高洋,变成整天流着大鼻涕傻呼呼的憨蛋,整天闷着头不说话,高澄到邺城辅政,高洋担任尚书左仆射(副总理),对皇帝恭恭敬敬,对臣僚客客气气,该叫大爷叫大爷,该叫叔叔叫叔叔。有一次叫高隆之叔父,被高澄一顿臭骂。

开始高澄不相信,又拿出看家本领,调戏高洋的妻子李祖娥进行试探。李祖娥出自名门赵郡李氏,长得漂亮,品德贤淑。高家人开舞会,李祖娥光彩照人,风头盖过高澄的正妻冯翊公主。高洋和李祖娥感情极佳,经常给妻子做些精巧的礼物,买些精美的衣服。高澄看到后总是说,哎,这衣服不错啊,脱下来给你嫂子穿;这玩意儿好精致,你嫂子一定喜欢。一次二次倒也罢了,几次三番,李祖娥特别生气,怎么说也不给。高洋笑道:“这种东西还可以再弄,不要小家子气。”有时高澄故意拿走东西又退还,高洋随手取走,好像一切合情合理。

回到家里高洋也不说话,关起门来静坐,一连好几天不说一句话。李祖娥默默看着丈夫,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照顾。李祖娥嫁给高洋算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高洋人憨,长得也恶心,又黑又丑,生有两个脚后跟,还患有严重的银屑病。经常发神经,天寒地冻,光着脚丫子满院子跑,上窜下跳。李祖娥问,你干嘛呀。高洋一阵憨笑,“给你表演个节目。”